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快建设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

——论贯彻落实集团公司组织人事工作会议精神
2024年08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本报评论员
16.8K

    本报评论员

    一流人才成就一流企业。贯彻集团公司组织人事工作会议精神,要锚定人才强企,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深刻把握培育新质生产力对人才的需求,以更高站位、更宽视野、更大力度推进新时代人才工作,加快打造能源化工领域重要人才集聚中心和创新高地,以人才大发展支撑保障企业核心竞争力大跃升。

    放大优势,拉长“长板”。经过40多年的发展,中国石化在油气勘探开发、炼油化工等领域形成了深厚人才积淀,这是我们直面激烈竞争的底气。新形势下唯有巩固扩大传统人才优势,才能打造更加坚实的产业长板。要培育壮大战略科学家队伍,大力实施战略科学家后备梯队培养计划,集中优质资源重点培养、加速培养;深化实施重大科技项目战略科学家负责制,完善科学家参与决策机制,切实发挥院士领衔的战略领军人才牵引作用。要突出发挥专家队伍作用,健全职责分明、协同高效的专家管理体系,建设责权匹配、保障有力的工作机制,最大限度激发专家创新创造创效活力。要着力提高人才使用效率,坚持全系统“一盘棋”,健全完善有利于集团公司整体业务发展的人才配置和人才流动机制,以产业为导向,用好市场化手段,引导鼓励人才有序流动,在最合适的岗位发挥所长、创造价值。

    提质增量,突破“短板”。集团公司当前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人才需求更加多样,要主动适应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需求,为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夯实人才根基。要大力培育支持动能接续的“三新”领域人才,积极构建适应“三新”业务发展的专项人才培养、开发和评价体系,服务公司在新能源产业发展、打造“专精特新”产品、创新商业模式等方面迈开步子、打开局面。要大力培养能够出海竞争的国际化人才,加快实施“十百千万”国际化人才计划,统筹用好合资企业优秀人才,畅通国际化人才职业发展通道,构建国际化人才管理“大格局”,支撑上中下游高水平“走出去”。要大力锻造满足基层生产的应用型人才,聚焦打牢一线技能人才基本盘,统筹加大一线急需紧缺专业毕业生引进力度、扩大新型学徒制实施范围、推动全员技能提升计划等措施,加快培育技艺精湛、素质过硬的高技能人才,建强一支能够支撑世界一流产业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队伍。

    面向未来,筑牢“底板”。环境好,则人才聚、事业兴;环境不好,则人才散、事业衰。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我们必须面向未来,大力营造有利于人才建功立业的良好环境。要健全人才活力迸发的制度机制,持续深化人才成长通道建设,打开人才成长隐性“天花板”;突出“授权赋能松绑减负,培养引进用好评准”,以点带面强化政策协同供给,加快破解制约科技人才发展的堵点痛点难点问题。要构筑各路英才汇聚的政策优势,坚持“开门办企业”,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采取更加自主的薪酬策略,营造与国际接轨、“近悦远来”的人才生态。要搭建青年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加大政策倾斜力度,有意识地发现培养高潜质优秀青年人才,让更多青年人才当主角、担重任,持续壮大战略接替人才力量。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