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从“逐日”到“追风”,从余热利用到绿氢生产,中原油田积极培育新优势,加快构建多种新能源综合利用体系

老油田奔腾“绿动力”

——油气田企业上半年新能源工作亮点回眸系列报道之一
2024年07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静丽 向美强 郭宏雷 杨岭敏
16.8K

中原油田上半年成绩单●光伏发电量4333万千瓦时●余热综合利用项目节约天然气 56.7万立方米 ●生产绿氢106吨 56.7万立方米中原油田上半年成绩单 ●光伏发电量4333万千瓦时 ●余热综合利用项目节约天然气
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俯瞰图 赵奕松 杨岭敏 摄影报道

    □本报记者 杨静丽

    通讯员 向美强 郭宏雷 杨岭敏

    7月,豫北地区,日光灼灼。

    濮城采油厂濮新82井井场,向阳而立的一排排光伏板通过“光合作用”,源源不断地为抽油机提供“绿动力”。

    在文留采油厂文南区的一个废弃长停井井场,中国石化首个百兆瓦级风电项目首台风机拔地而起。

    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厂区,待拆除的旧装置旁,现代化的制氢车间正在“吞水吐氢”。

    一边是传统油气生产业务平稳运行,一边是多元化新能源项目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近年来,中原油田坚持“化石能源+绿色能源”双轮驱动,在全力保障油气生产的同时,建立多种新能源综合利用体系,加快清洁能源开发利用和生产用能清洁替代,助力油田绿色、低碳、可持续高质量发展。上半年,光伏发电量4333万千瓦时,余热综合利用项目节约天然气56.7万立方米,生产绿氢106吨。

    “追风逐日”, 闲置土地“不闲置”

    “目前正在调试线路,这座可移动的‘电站’很快就能并网发电了。”7月15日,热力分公司新能源项目部经理张军峰表示。

    濮城采油厂濮一中转站北区的一片空地铺满了光伏板,与其他区域光伏板支架“种”在地里不同,该站的光伏板安装在工字形基础支墩上。该站北区面积约两万平方米,分布着4口油井。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土地利用率,热力分公司技术人员根据油井生产环境,设计了可移动式工字形基础支墩。

    “受浮筒式光伏阵列的启发,我们设计出工字形基础支墩,在支墩上安装了半圆形钢筋吊环,方便吊装。”张军峰表示,“每个支墩都是独立的,对各类场地的包容性更强,建成后,可根据油气生产需要进行吊装、运输、安装和运移,方便油井作业维修。”

    针对不同建设场景,热力分公司建设了一系列具有油田特色的光伏井场、光伏办公区、光伏中转站等,光伏“版图”持续扩张。

    借新能源发展的东风,中原油田低效闲置土地焕发出勃勃生机。整装的场地用于光伏项目建设,零星碎小的闲置土地也“不闲着”。中原油田相关部门对长停井、废弃井场地进行细致摸排,请专业部门现场测量、勘察,最终确认23座风机的“落户”位置及5个开关站的场址。“油田多能互补、协同高效的能源体系正在加快构建。”中原油田新能源开发中心经理张诚表示。

    截至目前,中原油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70兆瓦,发电能力8000万千瓦时/年,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4.3万吨。“十四五”末,中原油田光伏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110兆瓦,发电能力将达到1.2亿千瓦时/年。

    余热再利用,节能又降碳

    7月8日,热力分公司濮三中转站“余热+光伏”项目运行车间值班人员通过DCS系统对热泵系统进行调节。仪表显示,用于原油加热的供出水温度为74摄氏度。“采用‘余热+光伏’技术为原油外输及井场作业热水提供热源,既高效节能又安全环保。”技术人员王小青介绍。

    该项目是中原油田首个“余热+光伏”项目,投运后,每年可节约伴生气160万立方米、标准煤1900多吨、减排二氧化碳3400多吨。

    中原油田工业采出水余热资源丰富,以濮三中转站为例,每天的采出水处理量为1.3万立方米,平均温度在40摄氏度以上,采出水经处理后直接注入地下。

    为了利用好采出水余热,中原油田将目光瞄向新能源。热力分公司首席专家张志钢介绍:“在各站屋顶及空地上建设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为热泵提供电能,再利用热泵提取采出水的部分热量替代联合站加热炉,实现了‘余热+光伏’综合利用。”

    尽管采出水余热资源丰富,但在处理过程中会造成部分热量流失。为进一步优化余热利用方案、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热力分公司创新取热办法——将过滤后的采出水取热点前移至温度较高的滤前三相分离器出口。“滤前采出水取热温度比滤后高出5~10摄氏度,可降低热泵运行系统能耗10%~15%,极大地提升了余热回收利用价值。”张志钢表示。

    濮三中转站取热点前移先导性试验非常成功,在获得工程数据支撑的同时,探索出了适合油田资源条件和应用场景的“余热+电能+光伏”技术路线,通过“一次换热器+热泵+二次换热器”梯度应用模式,实现了余热资源利用最大化。

    中原油田把濮三中转站“余热+光伏”项目积累的成功经验复制到其他站,目前,文一中转站、文三中转站等4个“余热+”综合利用项目正在加紧建设中。

    绿电制绿氢,打通产业链

    外观看上去平平无奇的集装箱,里面却藏着制氢工艺柜、电源整流柜等高度集成系统,这些组成了国内单套最大质子交换膜(PEM)电解水制氢装置,产出纯度为99.9995%的“超纯氢”。

    “中国石化兆瓦级可再生电力电解水制氢示范项目采用的制氢工艺,是现阶段与风电、光电耦合度较好的电解水制氢技术路线。”油气加工技术服务中心是该项目的牵头单位,制氢车间主任刘建军介绍,现有的制氢技术种类繁多,该项目能脱颖而出,靠的是“人无我有、人有我优”。

    2022年12月25日,该项目正式投产,率先亮出的是一张全过程没有任何污染物排放的“绿色名片”。刘建军介绍,中国石化制氢示范工程的设备能做到随开随停,避开了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绿电”波动性较强的问题;设备使用纯水作为电解液,在电解过程中不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天然具有减少碳排放的优势,所以该项目制备的氢气是名副其实的“绿氢”。

    截至6月15日,中原油田今年提前半个月实现绿氢产量任务“硬过半”,为超额完成全年产量任务奠定了基础。在绿氢生产运行上,该中心探索出一套高效生产模式,每标准立方米氢气用电同比下降0.1千瓦时,有效把控了绿电制绿氢的生产成本。

    在市场开发上,中原油田保持与濮阳市发展改革委、工信局等单位密切沟通,利用参加濮阳市氢能会议、氢能理事会会议等机会提出建议,促成加氢站投运、加氢车辆充气运行,保障绿氢销售渠道畅通。与此同时,加大中国石化系统内加氢站销售渠道的拓展力度,目前,与中国石化山东石油聊城分公司达成销售意向,参与的河南石油中原石油分公司橇装站完成设计,后续,绿氢销售工作将逐步拓展至安阳、新乡、郑州等石油公司,为油田绿氢扩能做好市场准备。

    依托已建绿氢项目及现有设备设施,中原油田将持续加大与科研院所的合作力度,积极推广氢能产业新技术、新材料、新设备,推进绿氢技术研发及规模化应用,加快建设中国石化豫北绿氢供应中心。

    目前,中高压储氢井、绿电催化二氧化碳制备合成气侧线、固体氧化物电解池(SOEC)制氢新工艺、国产化1000标准立方米/小时制氢等项目正在有序推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