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重塑产业链、赋能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升核心竞争力
胜利油田释放改革活力端牢能源饭碗2024年07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维东 徐海峰
本报记者 王维东 通讯员 徐海峰 近日,由胜利油田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共同建设的油气智能优化决策中心在胜利油田揭牌,双方将致力于数智化技术研究,培育新质生产力,优化油气勘探开发各环节,实现资源高效开发利用。 近年来,胜利油田聚焦“国之大者”、围绕“国之所需”,扎实推进改革深化提升行动,重塑产业链、赋能创新链、提升价值链,不断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塑造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重塑产业链 功能性改革打造强大战略支撑力 黄河之畔,耀眼的光伏板“镶嵌”在盐碱滩上,给油气生产源源不断注入动能;二氧化碳化身新型采油工,油井“吃”进二氧化碳“吐”出原油,实现增产减碳……如今的胜利油田,到处都能看到向绿而行的产业蝶变。 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国企改革的重点。胜利油田主动融入和服务国家战略,对产业结构进行重构,构建多能互补、洁净高效的新型能源体系,扛稳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职责。 强链——加快产供储销链条协同发展,以油气高效生产和炼化产品高端化推动高质量产供,做强以产供储销平台为核心的油气产业,增强保供能力; 延链——统筹配置源、网、荷、储资源,做优以“源网荷储”平台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提升能源供给质量、利用效率和减碳水平; 补链——集成CCUS产业链技术优势,扩大CCUS应用规模,做大以“源汇匹配”平台为核心的绿色低碳产业,建设国内最大脱碳固碳产业基地。 “从过去‘一油独大’到如今油气、新能源、绿色低碳‘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变的是产业结构,不变的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核心职责。”胜利油田负责人孙永壮说。 前6个月,胜利油田生产原油1174.22万吨,同比增加13.95万吨,油气生产用电“含绿量”达23%,2022年以来13个区块累计注入封存二氧化碳140余万吨。 赋能创新链 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如果说产业结构重构,是增强核心功能;那么科技创新,就是提高核心竞争力。 新一轮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中,胜利油田把科技创新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推进跨领域、跨系统、跨专业协同创新,实现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 围绕产业链所需,打造创新链。胜利油田突出需求导向和产业化方向,强化“卡脖子”技术攻关,明确16个技术领域91个重点攻关方向,配套形成复杂油藏高效勘探开发、页岩油规模高效动用等接替技术序列。2023年,CCUS、智能油田两个国家能源局研发技术中心进入国家创新平台“赛道并跑”名单。 围绕创新链所能,布局产业链。2024年,胜利油田整合信息化管理中心(档案管理中心)和信息化技术服务中心,组建数智化管理服务中心,致力于打造智能油田综合解决方案创造者和供应商,赋能勘探开发。 创新是第一动力,人才是第一资源。5月,胜利油田实施“人才飞地”计划,成立青岛技术研发中心,聚焦页岩油、新材料、人工智能等基础理论研究和“卡脖子”技术,坚持内引外联,打造集聚高端人才的“强磁场”、培育新质生产力的“孵化器”。 提升价值链 运营机制改革促进一体化优势发挥 2024年,胜利油田深化运营机制改革,打破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运营方式,对生产、投入、财务预算“三大计划”实行一体化统筹,科学匹配工作量、投资和成本,提升价值创造能力,力争实现原油产量和利润双增、投资规模和盈亏平衡点双降。 今年以来,胜利油田打破甲乙方相对独立的运行模式,构建联产联责运行机制,把一体化价值最大化体现在生产经营管理全过程,引导各专业发挥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实现整体价值最大化。 作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专业化单位,2024年,油气井下作业中心与胜利油田东部陆上10家采油厂签订目标同向合作协议,实行联产承包,完成年度产量目标任务,管理区向作业区全额支付大包费用;超产或欠产,按照一定额度标准追加或扣减作业费用。 在集团公司高级专家、胜利油田企管法规部经理马清彪看来,目标同向不仅重塑生产关系,变甲乙方合作为合伙人协作,而且释放了生产力,变分蛋糕为做大蛋糕。 前6个月,油气井下作业中心在联产承包的32家管理区完成1412口井的维护作业,同比减少244口,有效减少维护作业费,同时超产原油5850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