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天车上的“巧手玫瑰”

不足3平方米的驾驶室,就是天车司机朱哲琼的“舞台”。很难想象身高不到1米6的朱哲琼,驾驭庞大的天车高空作业,需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努力。
2024年07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韦海云 翁秋梅
16.8K

    韦海云 翁秋梅 文/图

    7月1日9时,江汉油田物资供应中心天车司机朱哲琼穿戴整齐,登上离地10米高的天车驾驶室,开始一天的吊装作业。

    天车司机属于高空作业的特殊工种,不足3平方米的驾驶室,就是朱哲琼的“舞台”。在物资仓储中心五七库区料场,时常能看到在高高的天车上,一个小红点般的身影,与庞大的天车形成鲜明对比。这个身影就是朱哲琼,她用一双小小的手,掌控着近万平方米的吊装料场。

    每当巨大的天车从远处缓缓驶来,吊钩缓缓落下,朱哲琼便以她精湛的技艺,将成捆的钢管从运料车上吊起,稳稳地放到规定的位置。每年,经她手的油套管近万吨。

    对于不了解吊装作业的人来说,很难想象,一个身高不到1米6的女性,驾驭庞大的天车需要付出多少的艰辛和努力。她需要将长短不一、形状各异,每吊超5吨的油套管,分门别类地码放在不同区域。这项工作不仅需要高超的技术,还需要过人的胆量和足够的耐心。

    “这个小房间只能容下一个人,工作最忙的时候连续几个小时不能离开,一直要低着头,时刻关注地面上的情况,一个班下来,常常累得脖子都直不起来。”朱哲琼倒退着躬身扶着栏杆走下来,擦了擦额头的汗水,舒展了一下几乎僵直的腰和脖子。

    尽管在外人看来,朱哲琼的工作充满了挑战和艰辛,但她却乐在其中。46级台阶、离地10米,这是朱哲琼每天要攀爬的台阶数和工作场所的高度。每次上班,她在半空中一待就是几个小时,精神高度集中。从事天车工作15年,45岁的朱哲琼喜欢那种在高空中“飞翔”的感觉。

    为了练好技术,朱哲琼付出了很多。她不仅跟着经验丰富的师傅学习,还不断自我钻研和实践。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练就了一手快、准、稳的天车操作本领。朱哲琼认为,吊装作业就像搭积木一样,需要快速、精准、平稳地将配件运送到既定位置,出色完成各项生产任务。她多次在物资供应中心天车工岗位竞赛中名列前茅,并多次被评为中心巾帼建功先进个人。

    繁忙的工作之余,朱哲琼还有一个特别的爱好——手工制作。同开天车一样,手工制作也需要足够的耐心。她巧手制作的品种繁多,“一朵月季的花瓣一共有十多片,一片由串珠组成的花瓣做起来大概要十几分钟,一朵要两个小时。一只丝网鸟10多厘米长,从羽毛到羽翼,做一只要1个小时”。

    朱哲琼家电视柜里各种手工制作的古装小娃娃,如同料场上吊装作业完成后码放的物料一样,被摆放得整整齐齐。

    热爱工作、热爱生活,喜欢操作天车、制作手工的朱哲琼,被同事称为绽放在天车上的“巧手玫瑰”。

    图片

    朱哲琼在离地10米高的驾驶室进行油套管吊装作业。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