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立体开发开先河

2024年07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夏 梅 吉 靖 吴正洲 杨 薇
16.8K

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平台。李占军 摄

    江汉油田    

    涪陵页岩气田立体开发调整

    ●技术亮点●

    形成了空间剩余气精准评价系列技术、立体开发防碰绕障钻井技术、立体开发新老井协同受效压裂系列技术、立体开发区压裂缝网压后取芯系列技术,新井、老井同时提高地下裂缝复杂程度,不断深化立体开发后期剩余气研究。

    □本报记者 夏 梅 通讯员 吉 靖

    吴正洲 杨 薇

    截至目前,我国首个立体开发评价井组——涪陵页岩气田焦页66号扩平台已累计产气超6亿立方米。

    焦石坝老区是涪陵页岩气田最富集的区域。最初,科研人员把焦石坝老区89米厚的页岩看作一套气层,认为通过对最优质的下部储层进行大型水力压裂就能一次“撕”开这巨厚的岩层。然而,在研究实践中他们逐渐认识到,焦石坝老区是一套无隔层的单一页岩层系,呈现“单套多层”特点,在层和层、井和井之间裂缝未延伸到的地方,还有大量剩余资源。于是,他们开展上、中、下部气层分层立体开发井组试验。

    科研人员依托建模数模一体化剩余气精细刻画技术,摸准井间、层间、段簇间剩余气分布特征,指导三层立体开发差异化部署,实现焦石坝区块上部、中部和下部气层同时动用,进一步提高采收率,同时,在立体开发密集区部署压裂后的参数取芯井,利用精细控压钻井、高效页岩钻井取芯等系列技术,进一步明确三维空间裂缝展布特征,分析同层段内多簇裂缝延伸扩展规律,深化立体开发后期剩余气研究。目前,涪陵页岩气田累计部署立体开发调整井超400口,立体开发产量占比近60%,三层立体开发区最高采收率近50%。

    同一平台多批次部署井,地下井间距持续缩短,水平段在不同地层出现交叉穿越的情况越来越多。为此,科研人员开展防碰绕障技术攻关,制定地质导向和轨迹优化措施,保障轨迹精确安全在目的层穿行。

    随着井间距不断缩短,老井逐步采空,地层压力横向分布不均衡,相比开发调整初期,压裂对邻区钻井和采气影响范围扩大。为强化精准压裂,科研人员建立数值模型,精细描述层理缝发育、应力变化情况,定量预测剩余储量,清楚了解邻井人工缝网走向、储层改造效果、每个小层开采情况、剩余气分布,有的放矢明确每一段的压裂规模、设计参数,最大程度释放产能,减少对邻井干扰。

    借鉴焦石坝区块立体开发经验,江汉油田在江东、白马等复杂区块先后实施立体开发。其中,深层常压气藏白马区块在设计开发方案时就实施立体开发,预计可提高有利区采收率10个百分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