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工作基础首先是爱国

中国工程院院士 李大东
2024年05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符 慧 苟澜弋 单 路 张泽骁
16.8K

1938年出生,石油炼制催化剂及工艺专家,中国清洁燃料生产技术开拓者之一,为我国运输燃料持续质量升级作出了卓越贡献。现任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科学技术委员会顾问。

    本报记者 符 慧 苟澜弋 单 路 通讯员 张泽骁

    记者:上世纪80年代,您与同事致力于催化剂研究,具体是研究什么方向呢?

    李大东:当时主要研究脱氮催化剂。

    记者:为什么选择这个方向呢?

    李大东:催化剂一方面能加快反应速度,另一方面可以调整目的产物的方向,所以用通俗的话来说,催化剂就相当于IT产业里面的芯片,是针对我们国家的需求来开发的。

    记者:当时的需求背景是什么呢?

    李大东:我们国家现代炼油工业实际上是从上世纪60年代才开始的。1959年,我国发现大庆油田,此后才有了建设现代炼油工业的物质基础。那时我们国内所炼的原油主要是大庆原油,与国际上普遍加工的中东原油不同,具有低硫、高氮的特点。硫和氮都是杂质,去除这些杂质就是加工过程需要解决的问题。

    当时从产品来看,最重要的一类产品是柴油。重型卡车的运输用油,还有农机用油、船舶用油都是柴油。但是用大庆原油生产柴油,特别是催化工业生产的柴油,氮含量高。这是因为前面我们提到的原油的特点,原油里的氮杂质进入产品柴油,这部分氮化物造成了柴油安定性不好,放置在空气中很快就会变黑,甚至出现沉渣。我国加氢催化剂脱氮性能不太行,因此上世纪80年代在脱氮催化剂上取得突破,是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牵涉到我们整个国家各个行业的发展。

    那会儿我是一天上两个班,白天这个班是做主任工程师的工作,然后上中班,在下午4点到晚上11点,这个工作时间是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这样大概有六七年的时间。那段时间我觉着是工作最辛苦的阶段,但也是工作成长最快的阶段。

    记者:事实上,从我们开始研发到后来实现工业化,过了差不多将近10年的时间。

    李大东:其实最大的困难不是我们真正在研究工作领域的技术问题,最大的困难就是工业化的问题。开发一项新技术或者开发一个新催化剂,谁第一家去用它?站在企业的立场看,我也理解,企业要什么样的技术?需要先进、成熟、可靠,企业得出效益。但这“第一个”,甭管你怎么说怎么好,即使拿中试结果跟国际上最好的催化剂去比,指标比国际上的催化剂好多少,对方也不相信,或者说不完全相信。至少你这个技术不能说可靠,他承认你的先进性,但你提供不了可靠性。

    记者:谁都不太敢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李大东:就是这个问题。这个我觉得是非常可以理解的。

    记者:最后我们是在哪里进行工业化的?

    李大东:第一套RN-1催化剂是1987年在广州石化实现工业化。当时正好赶上广州石化建了两套柴油加氢装置,人家说可以试用这个催化剂。有试用机会,就是难得了。开我们这一套时,我们仔细审查开工方案,反复推敲,绝对不能出问题。要出稳定性、沉渣数等关键数据那天,凌晨4点电话响了,当时我马上就从房间里出来了,电话那头第一句话就说“成功!而且这个数据不仅符合标准,比我们想的还要好”!房间里我们的人都跑出来了,都没睡着,大家热烈地欢呼,这是真实而成功的喜悦。

    【1991年,RN-1加氢精制催化剂及工艺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1994年,RN-1催化剂出口到意大利,实现中国炼油催化剂首次走向国际市场。现在,RN-1加氢催化剂已在国内外52套工业装置上得到了应用。其家族技术也发展为12个系列100多个品种并已工业化。RN-1催化剂催化的不仅是炼制中的石油,而且是整个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进程。】

    李大东:我们的炼油工业从无到有、从有到逐渐转强,客观地说,现在跟国际先进水平是在同样一个平台上。我国石化工业还大有用武之地。

    现在的年轻人承担的任务更重了,要求也更高了。现在的要求是自主创新,不能老是跟着人家去做,创新就是你要带领行业的发展。这当中,我想首先要爱国,这很重要。有了这样一个基础,我们国家的需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我们工作的方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