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传递奋斗接力棒

一支支突击队手握工程建设接力棒,让奋斗的力量在中国石化所承建的项目中传承下去。
2024年03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田元武
16.8K

    田元武

    刚进3月,绵绵春雨就开始洗刷着杭州湾畔。我从宁波出发,前往舟山鱼山岛。一路上,淡淡的雨雾,仿佛一层层面纱笼罩在星罗棋布的岛屿上。现在舟山很多岛屿通过十几座跨海大桥与大陆连接在了一起,鱼山岛就在其中。

    驱车驶过最后一座跨海大桥,翻过一座长满灌木的山坡,我才看到了鱼山岛的真面目——铿锵有力的打桩机一字排开,轰鸣的起重机吊起的设备腾转挪移,闪耀的焊花与雨滴交相辉映。100多名十建公司员工已在岛上坚守了7年。

    在岛上,我遇到的第一个人是十建公司项目部经理姜隆官,35岁的他,早已被海风吹得皮肤黝黑。即使安全帽上滴落的雨水,也没有洗掉他干裂嘴唇上的那一丝丝血迹。我知道,他是被紧张的项目建设工期“逼”得上了火。

    2017年春天,作为一名85后的青年员工,姜隆官来到鱼山岛。“这个岛就像当年的延安一样,我们要在这里书写奋斗的青春。”进入鱼山岛后,他在第一本施工日志扉页上,写下了这句话。

    项目部根据鱼山岛上建设项目点多面广、施工作业战线长的特点,成立了8支施工突击队,老中青结合,让每一支突击队既有成熟稳重的施工策略,又有充满青春活力的建设激情。

    “配电箱要尽可能靠近施工作业点,既可以减少电缆破损的安全隐患,又能降低电缆使用成本。”3月4日上午9时,57岁的老党员董波顶风冒雨,检查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无论现场条件多么恶劣,我们都必须让施工作业区域提前通上电。”项目刚开工那会儿,董波连续加班45天,8支突击队管辖的施工作业区域全部实现了安全用电。

    60后老党员身上迸发出来的奋斗力量,始终激励着其他员工。

    李建卫和左永生分别是浆态床渣油加氢和高压聚乙烯装置的突击队队长。项目开工以后,他俩是在连轴转中度过的。

    “渣油加氢地下管道安装图纸已下发,管道、管件、法兰材料已到货,24小时内完成地管安装。”晚上8时,李建卫带领突击队挑灯夜战。3个小时后,图纸中300米地下管道全部安装完毕。与此同时,左永生带领的高压聚乙烯装置突击队轮班作战28小时,顺利完成260米地下管道施工任务,提前4天实现施工节点任务目标。

    项目部副经理张子营是80后突击队中的一员。“地下管网要实施集中开挖、集中安装焊接、集中回填的模块化施工方式,减少隐患,降低吊车使用费用。”在施工现场,张子营指挥突击队员全力提升地下管网施工效率。在他的引领下,地下管网焊接质量合格率连续两个月保持100%,施工工效提升了近3倍。

    “高压聚乙烯装置混凝土浇筑要连夜进行,施工节点目标只能提前,绝不能拖后。”32岁的项目部副经理臧运涵是一名90后小伙子,他带领的土建专业突击队首先进入施工高峰状态。从项目开工的第一天起,臧运涵就率领突击队冲在施工作业最前沿。他的眼睛熬红了,嗓子喊哑了,换来的是混凝土浇筑8000立方米、钢筋捆扎1200吨的业绩,实现了2024年鱼山岛上项目建设开门红。

    从60后到90后,我在鱼山岛上看到了一支支突击队手握工程建设接力棒,让奋斗的力量在中国石化所承建的项目中传承下去。

    离开鱼山岛已是第二天清晨。雨过天晴,一轮朝阳破云而出,照得海水波光粼粼,像是撒了一串串珍珠。虽然岛上的焊花在视线中渐渐模糊,起重机的轰鸣也已听不到,但石化人奋斗的样子,让我在这个春天里充满了力量。

    (作者来自十建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