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SL288队奋战在雪域高原第一线,不畏难、不惧苦,挺身而出、冲锋在前,唤醒沉睡的清洁能源

一块来自雪域高原的可燃冰

2023年12月0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单旭泽 袁 滨
16.8K

2013年,SL288队队长冯锐(左)与队员王滨在位于雪域高原的录井施工现场合影。 袁 滨 摄

    单旭泽 袁 滨

    “为国找油找气,征战高原,不畏严寒,不惧艰险,在皑皑白雪中点燃工衣红的热情,在茫茫荒野中竖起帆布绿的希望,他们是大家的标杆,更是我们的榜样!”11月29日,经纬公司胜利地质录井公司新入职员工于延超翻开崭新的公司成立40周年纪念画册,被一组10年前胜利录井征战青海可燃冰项目的老照片吸引。

    这三张老照片,同样珍藏在胜利地质录井公司SL288队仪器操作员王滨的手机里,因为他就是故事中的主角,那是他在风雪交加的青海高原施工时的珍贵回忆。这份很“燃”的回忆,是关于一块埋藏在海拔4500米雪域高原的可燃冰的故事。

    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是水和天然气在高压、低温条件下混合而成的一种固态物质,一遇到火种便会熊熊燃烧,形成“冰火交融”的自然奇观。可燃冰或埋藏于陆上永久冻土层中,或藏于深达千米的海底,被誉为“未来的能源”。

    2013年,胜利地质录井公司中标中国地质调查局油气资源调查中心的青海可燃冰项目。那年夏天,SL288队出征青海高原,坚守在探寻可燃冰的一线。王滨作为技术骨干,成为其中一员。

    他们施工的DK-12井场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天峻县,地处祁连山南麓。这里蓝天如镜、雪山林立、景色秀美,但也是高寒缺氧、物资匮乏、地广人稀。“全年一场风,从春刮到冬;地上不长草,天上无飞鸟;风吹石头跑,氧气吸不饱;八月飞雪白,四季穿棉袄。”这一顺口溜道出了当地环境的恶劣。

    在王滨和队友眼中,这里是战斗的沙场。

    8月正是盛夏,内陆天气炎热,这里却时常雪花漫天。开工后,井场上的钻机、设备都被裹上了厚厚的绿色帆布,在白茫茫的世界中格外醒目。到了10月、11月,夜间气温会降到零下20摄氏度。

    DK-12井场地处高原沼泽,大型起重设备无法吊装野营房就位。王滨和队员们住在自己搭的简易帐篷里,经常在夜里被冻醒。因交通不便,很难吃上新鲜的蔬菜,每次上井时,他们就携带大量方便面、火腿肠等方便速食。有时饮用的水是山上冰盖融化流淌下来的雪水,夹杂着草叶、植物根茎等。当时的队长冯锐向王滨打趣:“这喝的是天然山泉水,回家后想喝都喝不着呢。”

    有一次,王滨提着水桶取水,回来路上,被积雪覆盖的土坑绊倒在地,脸上划了一道3厘米的伤口。同事建议去150公里外的县城医院包扎,但他担心往返时间长影响工作,就毅然留在了井上,只用碘伏简单消毒处理,留下了一道伤疤。

    入冬后的夜晚,气温零下20多摄氏度,录井仪在户外的色谱气路容易被冻住,干燥管需要反复更换,一夜下来,得来回跑二三十趟,这种情况在日常施工过程中是很罕见的。王滨踏着盖过脚脖子的积雪,小心翼翼前行。因为,积雪掩盖了地面的坑洼不平,一不小心就可能崴脚。早上交班时,王滨和队友常常累得腰酸腿痛。

    越是艰苦,越要干好活。冯锐经常给队员们鼓劲:“别人干不了的,我们能干!别人能干的,我们要干得更好!”大家听得热血沸腾。身处海拔4500米的高原,SL288队作出了“缺氧不缺斗志、艰苦不怕吃苦、海拔高标准更高”的承诺!

    当钻探进入关键目的层开始取芯的时候,王滨和冯锐以及甲方主管一直坚守现场,随时关注取芯动态。

    “岩芯马上出筒了!”

    “这一筒岩芯的气测数值很高,很可能有可燃冰。”

    “快看,出来了,出来了,你看岩芯顶上那块白的,很像。”

    “快拿酒精灯点点,可燃吗?”

    看着淡蓝色火苗在高原的寒风中“跳舞”,王滨和队友十分激动。他小心翼翼地把可燃冰从岩芯裂缝中敲下来,轻轻放入采样袋,郑重标上记号:“井号:DK-12井;井深:388.12米;见白色冰状晶体,沿裂隙分布,不透明,点火可燃。”

    SL288队在可燃冰的勘探中,采用绳索取芯工艺,在钻进一定深度后,下入绳索将内置的岩芯筒提出。录井的主要任务就是检测取芯钻进过程中泥浆气体含量的变化。在DK-11井完井后的资料整理中,甲方对于岩芯是否含有油气无法判定,仅凭眼睛观察,难以分清是油气还是泥浆残留。他们主动向甲方推荐荧光录井检测,判断岩石含油性,进一步研究可燃冰的油气源。甲方很感兴趣,在DK-12井之后追加了荧光录井项目,SL288队检测到8块样品有荧光显示,为甲方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在现场钻探中,钻遇煤层气、可燃冰都会引发气测录井值的异常升高,分辨这两种气测值,对现场的钻探工作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王滨和冯锐根据掌握的实钻数据,结合可燃冰形成的原理分析,综合钻时、组分比例、异常幅度,设计了一个计算公式,可计算出一个数值,准确区分出两种气测值,他们称之为“可燃冰指数”。

    在2013年至2014年期间,王滨和队友征战高原,先后录取整理了青海可燃冰项目4口探井的资料。2014年施工结束后,甲方的区块项目负责人评价:胜利录井员工认真负责,敬业奉献,积极探索创新,为可燃冰的成功钻探提供了优质服务。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