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期检索
新闻会客厅2023年11月2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 茜 杨 森
■ 工程设计作为项目建设的首要环节,设计人员不仅直接参与项目最初决策与完成验收,而且以图纸、交底和指导的方式间接影响项目具体实施。在“双碳”背景下,如何通过绿色设计带动工程项目节能减排,实现石油化工企业低碳转型? 炼化工程集团科技部总经理 黄孟旗: 一是聚焦“双碳”目标战略,全面梳理石油化工行业碳源现状。从源头减碳、过程降碳、末端捕碳、碳资源再利用及封存等方面进行系统分析和专题研究,做好石化行业碳中和策略和实施路径规划,以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和储备。 二是加快推动多能耦合研究和工业示范。持续开展新能源和传统能源耦合一体化发展研究,通过工程技术集成和创新,妥善缓解新能源的波动特性和石化行业连续性生产要求之间的矛盾,积极探索“热氢风光”等新能源与传统能源耦合一体化发展模式,逐步实现绿电、绿氢在石化行业的示范和大规模应用,推动行业减碳增效和高质量发展。 三是引领工程建设行业的新型工业化。加强炼化工程集团“大兵团作战”和设计、采购、施工全产业链一体化协同,加快推进“标准化设计、工厂化预制、模块化建设、信息化管理、数字化交付”,实现工程建设从传统模式到“标准化设计+工厂化智造+装配化安装”的方式转变,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本质绿色环保的工程建设行业新型工业化之路。 石油工程建设公司首席专家 王 智:“碳中和”是三端共同发力的体系,即“发电端”用风、光、水、核等非碳能源替代煤、油、气,“消费端”通过工艺流程再造,用绿电、绿氢、地热等替代煤、油、气,“固碳端”通过生态建设、碳封存等技术,将碳固定在地表、产品或地层中。在“三端”都必须通过科技创新引领行业技术进步。 工程设计作为项目建设的龙头,是石油化工项目绿色、低碳、环保发展的源头。石油工程设计以中国石化“碳达峰”八大行动为指引, 按照“内生转型、扩张转型、跨界转型”三举并进的路径,依托科技创新,融合数字化转型和新发展内涵,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在油气业务领域,我们以建设业务低碳化、老区优化简化、酸性气田高效开发、页岩油/气高效开发等为抓手,打牢能源资源基础。加快传统产业绿色低碳改造,推进重点用能设备节能增效,实施重大节能降碳技术示范工程,大力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由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 在新能源业务领域,我们坚持绿色低碳导向,着力发展可再生能源。重点拓展地热利用、风电、光伏发电等领域,促进天然气水合物勘探开发、天然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加快推动非化石能源成为能源供应的主体,大力推动新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同时,我们始终坚持科技创新驱动,不断提升核心技术、专项技术水平,细化前沿技术和应用基础研究部署,全力突破“卡脖子”技术,积极开展氢气制储输用、长时高效储能等技术攻关,持续推进二氧化碳捕集、利用与封存全流程示范及产业化应用,构建新发展格局,形成“一业为主、适度多元”的业务结构,实现由高碳向低碳、由低端向高端的转型升级。 (王 茜 杨 森 整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