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未来食品供应将
因生物制造而重塑

2023年09月0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人们熟知的抗疟药物青蒿素,是我国首先发现的。过去,我国一直占据全球青蒿素主要市场。我国生产青蒿素,是种植青蒿再从中提取青蒿素,青蒿一年只能种一茬,是靠天吃饭的。这种生产方式要放大只能是平面,从1亩地到1000亩乃至1万亩地,占用大量耕地。国外利用生物制造技术,在酿酒酵母中高效半合成青蒿素。这种生产方式的放大是立体放大,从1升反应器放大到100升,且全年全天候都可以生产。生产方式的革命等原因,导致中国在全球青蒿素市场占有率快速跌至不足10%。

    所以,生物制造技术工业化后会带来农业上的革命。数千平方米的发酵车间可以取代数十万亩的耕地。人造肉、人造奶、人造油脂等未来食品车间制造可以解决全球耕地、化肥和粮食安全等问题。

    我国每年进口1亿吨大豆和3000万吨玉米,从大豆中提取出2000万吨油脂,产生8000万吨豆粕用作饲料,而玉米的主要用途也是饲料。这些饲料再转化为鸡肉、猪肉等,如果大豆和玉米进口受限,肉的供应就会成问题。利用不同部位肉的细胞培养,可以生物制造出不同口味的人造肉,还可以加入不同的营养物质,同时起到固氮、固碳作用,这样的工业化生产模式在未来实现后,还能解决疯牛病、猪瘟、禽流感等安全问题。所以,未来的全球食品供应将会因生物制造而重塑。

    不只是人造肉,多细胞的组织都可以生物制造出来。未来植物可以立体化营养液无土栽培,立体化晒不着光可以加光源,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浓度进而提高产量,通过工厂化的精准控制,实现生物制造。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