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教育结缘青海 帮扶播撒希望

——扬子石化帮扶青海泽库县西卜沙中心小学纪实
2023年08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鲁荟宇
16.8K

▲西卜沙中心小学学生参观扬子石化水厂展厅。李树鹏 摄
?西卜沙中心小学音乐老师多杰卓玛(左)在扬子三小跟岗交流。李树鹏 摄

    鲁荟宇

    清澈的水塘边,芦苇茂密,美人蕉盛放。远处塔罐高低错落,在橘红色霞光的映照下,绘成一幅壮丽的剪影。8月19日,扬子石化水厂净一氧化塘装置迎来了一群难得一见的客人——从青海泽库县西卜沙中心小学远道而来参加研学的16名师生。

    2021年,扬子石化作为中国石化第一批教育帮扶的37家企业之一,对西卜沙中心小学开展对口教育帮扶。扬子石化组织3次实地调研,多措并举帮助该校提升软硬件教学水平,用心用情关怀孩子们的学习成长,“办好农民家门口的学校”。

    提供硬件支撑,为成长铺平路

    今年12岁的华旦才让,已经在西卜沙中心小学度过了6年。“最开始,学校的课桌椅破破烂烂,有些同学连校服和书包都没有,只能用塑料袋装书。”他回忆,“后来扬子石化的叔叔阿姨们来了,我们有了新的校服、文具,教室里还装上了电脑。”

    “宿舍有暖气了!新被子也暖和!”同年级的切会卓玛在一旁举手补充,“之前,冬天宿舍里冻得要命,现在不仅晚上能睡个好觉,睡前也能专心学习了。”

    两年来,扬子石化积极对接受援学校,2021年帮助西卜沙中心小学改造宿舍楼水电线路,更新桌椅365套。2022年,扬子石化捐赠现金13万元,用于购买校服;为学生添置电脑、学习用品、床上用品及防疫物资,总价值37万元。今年,在与校方深入沟通后,扬子石化了解到该校部分厨具破损严重,学生体育器材匮乏,打印机等教学设备不足,计划捐赠物资50万元,让孩子们学习更便利。

    增强师资力量,为成长引好路

    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扬子石化携手南京市扬子第三小学与西卜沙中心小学制订了为期3年的师资水平提升培训计划,2023年已安排4期共16名西卜沙中心小学的教师来扬子三小跟岗培训。

    扬子石化采用师徒结对的模式,为每名藏区老师配备一名导师,通过一对一指导,帮助藏区老师了解和熟悉扬子三小的教学理念、管理模式和学校文化。他们交流探讨学科共建、教研备课和教学设计等方面的经验,共同提升教学水平。

    “那是我第一次去南京,三小老师的热情和关心让我觉得非常温暖,很多备课方法令人耳目一新。”西卜沙中心小学的音乐老师多杰卓玛说。该校数学老师更措友展示了她在跟岗期间记下的厚厚一本听课笔记:“当时我就想,要多学点东西带回青海,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学生。”

    不仅如此,扬子石化还在今年7月组织扬子三小的7名教师赴西卜沙中心小学开展集中交流,扩大培训规模。他们帮助西卜沙中心小学安装“班班通”教学系统,方便当地教师和三小的导师共享教育资源;根据藏区实际,优化扬子三小的教学研究成果,将其应用于西卜沙中心小学,有效提升教学水平。

    “在去年年末的党建及综合评比中,我们学校已经升至全县第三,实现了质的突破。”西卜沙中心小学党支部书记兼校长多代本说。

    扶智不忘扶志,为成长拓宽路

    今年初,扬子石化组织10名青年志愿者与孩子们“手拉手”,对学业、生活存在困难的学生,定期沟通、疏导,切实了解他们的急难愁盼问题,让帮扶有温度。

    在此过程中,炼油厂员工李玥发现,受助学生由于长期生活在偏远地区,接触人员固定,导致性格普遍内向,表达能力较弱,眼界较为狭窄。

    8月,在青海泽库县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扬子石化利用暑假的机会,组织该校选派学生代表来南京研学,让孩子们走出高原,把课堂开到石化城里。“我们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尽力帮助学生拓宽视野、丰富知识,增强综合能力,实现全面发展。”扬子石化总经理办公室综合管理室副主任李宁表示。此次研学活动为期6天,游览行程还包括钟山风景名胜区、南京博物院、雨花台烈士陵园、南京大学等。

    “我在青海从来没有见过那么好看的鱼!”小姑娘卓玛吉兴奋地说。在扬子石化水厂净一氧化塘,她和同学们一起顺着讲解员的指引,看到一条条红黄相间的大锦鲤在经过深度处理的工业废水中惬意地游动。

    在国家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南京基地,消防员邀请学校老师共同登上一台消防车的车篮,向学生们演示该车篮升至54米高空用于高处应急救援的场景。11岁的却会冷智尖措像小鹿一样睁着大大的眼睛,抬头仰望的眼神里满是憧憬:“我想快点长大,去做好多好多的事!”

    一阵微风穿过塔林,扬起孩子们乌黑的头发。从高原吹来的风也将跨越山脉,去往所有想去的地方。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