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
![]() ![]() 日期检索
张卫华:把爱的风铃摇得更响2023年07月1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张松才 王拥军
本报记者 张松才 通讯员 王拥军 一场颁奖典礼治愈了张卫华的紧张。 7月6日,致敬四十年感动石化颁奖典礼上,中原油田文卫采油厂治保巡检员张卫华荣获“感动石化人物”称号。 以往,张卫华接受采访时,几分钟访谈下来,他的手心总会紧张得湿漉漉的。 这次不然。 张卫华一登台,主持人敬一丹就亲切地迎上来:“卫华,跟你一见面,我就有种很熟悉的感觉。” 在张卫华看来,敬一丹亲切、温婉,仿佛街坊聊天一样,让他的紧张感一下子就没影了。 “你坚持20多年做公益,肯定不容易。”敬一丹问张卫华,“接受别人托付的时候,你心中怎样掂量?你是怎么处理做公益和干工作的关系的?如何既做公益又兼顾家庭……” 敬一丹的询问犹如一只无形的钩,一步步牵着张卫华往前走。 张卫华眼眶滚烫,差点落泪。在现场,他说了三四次“太难”。不光是因为寻亲难,还因为要面对一些误解。 “不管咋样,看见走失的人回家,我受多大委屈都值了。”张卫华告诉敬一丹,“我的幸福其实很简单,就是受助群众的一个微笑、一声‘谢谢’或者一个拥抱。” 前路再崎岖,任我铿锵行。 “今后,我将把‘风铃’摇得更响,帮助更多的离散者回家。”颁奖典礼后,张卫华攥紧右拳告诉记者。 西藏石油班戈县加油站站长普布卓玛对张卫华钦佩不已,不仅加了张卫华的微信,还献给他一条洁白的哈达。张卫华很高兴:“今后藏族同胞找我寻亲,我就有帮忙的人了。” 在京期间,张卫华每天都接到两三条求助寻人信息。他迅速登记后,传给风铃志愿寻亲团队。 “寻亲越早越好,一天也耽搁不得。”7月7日一大早,张卫华急匆匆登上南下的高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