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从“资本”驱动
|
![]() |
中国合成树脂协会理事长 郑 垲
在亿万年的进化中,大自然构建了自己的循环体系;我们现在需要解决的是如何构建塑料的闭环体系。目前,全世界都在寻求妥善解决办法。几十家跨国公司组建的“终结塑料垃圾全球联盟”,世界自然基金会的无废城市计划,麦克阿瑟基金会与联合国环境署发起的“新塑料经济全球承诺书”,都在致力寻求解决方案和实现塑料的闭路循环。研究表明:塑料循环与回收,加上应用生物质材料,以及应用碳捕集与封存技术,其能源消耗和运营成本将更为经济,与线型碳途径相比,可减少30亿吨/年二氧化碳排放,相当于全球塑料行业64%的碳排放量。
如今,材料作为科技要素,其品质、内涵都已经发生质的变化。以往考虑更多的是如何满足材料物理、化学的性能需求,而今后无论是原料生产、设备制造还是制品成型,都需要融入绿色可持续发展理念。这个转变需要先进的科技与理念做支撑,或许要从微观分子层面开始,树立循环思维,进行绿色系统设计。那么,材料性能的定义和概念就要从技术的层面扩展到可持续的层面。这是一个根本性的变革,未来我们所要考虑的不仅是如何发挥塑料的性能优势为人类服务,还需要限制或消除废弃塑料对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造成的影响。
接下来企业该怎么走?答案是逐步从“资本”驱动切换为“运营”驱动。也就是说,靠管理优化配置、盘活资源,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具体做法是:加速数字化转型,改变传统经营模式;实现核心技术自主可控,加快核心产品研发,发挥特色产品优势,避免行业内卷;实现产业链稳定运营,以质量效益为中心,构建数字引领、携手创新、普惠共赢的数字化生态共同体;在产品和品牌中融入生物质、可循环、可再生、低碳环保等理念,提升企业社会知名度和美誉度;做一个有爱心、有社会责任感、有温度的企业,这是一个最基本,却容易被忽略的关键。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