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钻地龙”装上了智能“眼”2023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玉庆 渠玉兵 赵春国 丁大雷
主人公:经纬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 研发人员:经纬公司自主研发 特点:基于一体化平台架构设计,集成旋转导向、地质导向、工程参数测量功能,在旋转钻进过程中实时测量井下地层数据并灵活调整钻进方向,实现井眼轨迹精确控制 绝活儿:掌握导向姿态动态测量、非接触能量及信号传输等9大核心技术,成功实现产品定型 王玉庆 渠玉兵/图 赵春国 丁大雷/文 近日,经纬公司自主研发的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连战连捷,在胜利济阳页岩油利页1-1HF井、川南深层页岩气威页30-2HF井和永页54-3HF井等3口井的旋导施工中,均实现三开“一趟钻”。 旋转地质导向技术被誉为现代钻井技术“皇冠上的明珠”,是实现地质目标、提高油气钻遇率、降本增效的关键利器。 长期以来,旋转地质导向技术被国外油服公司垄断,为解决这一“卡脖子”难题,中国石化从2000年开始立项攻关,到2019年取得关键性进展。 经纬公司成立后,整合技术力量,引进高层次人才,加大科研资金投入,高效推进核心技术攻关,最终攻克矢量控制、动态测量、双向通信等技术瓶颈,实现了全产业链自主可控。2022年11月,经5名院士领衔的专家组鉴定,该技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部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截至目前,经纬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在页岩油气、海油陆采和五段制等类型场景累计应用114口井、进尺10.83万米,在胜利济阳国家页岩油示范区与国际油服同台竞技,工作量占比达70%,优质储层钻遇率达96%,呈现零长距离短、通信精度高、结构拆装快、矢量控制好、适应排量广五大优势,创“一趟钻”进尺3210米的高指标,充分展现了该系统过硬的适用性、可靠性和先进性。 经纬旋转地质导向钻井系统的应用促使国际同类产品服务价格下降50%,确保了我国石油工程领域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成为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又一“大国重器”。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