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加强碳排放管理能力建设

是应对CBAM的有效措施

2023年05月1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欧盟将于2026年开始正式征收碳关税,2034年免费碳配额将降为零。从长期来看,由于CBAM对有机化学品和塑料及其制品征收碳关税,所涉贸易数量和金额较大,将对石油石化行业产生较大影响。随着欧盟碳关税征收范围扩展及全球仿效,其影响可能进一步扩大。

    欧盟CBAM正成为发达国家在气候问题上设立国际贸易新规则的风向标。对此,应高度关注碳关税等新的碳议题和碳规则可能对我国石油石化行业转型发展,以及对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可能造成的影响。

    动态评估CBAM及国际碳政策影响,提早布局应对

    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应顺应全球和国家“双碳”目标要求,在前期已大量开展节能和提高能效、发展清洁低碳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调整产业结构、开展低碳降碳技术研发示范、参与全国和地方碳排放权交易等工作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双碳”工作,将低碳发展与能源转型和数字化转型相结合,把“双碳”战略作为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之一,制定自上而下的规划和清晰的行动路线图。

    对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以及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政策和技术进展,石油石化行业应继续密切跟踪研究。欧盟在碳关税设计和实施方面居于全球领先地位,应加强对CBAM政策法规的跟踪研究,评估其对碳贸易规则和石油石化行业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把碳关税影响纳入石油石化行业企业碳达峰、碳中和实施方案。

    从环保合规管理、“双碳”管理体系和制度、产业和市场布局调整、科技创新攻关、新能源新材料替代、碳减排工艺技术改造、碳成本纳入项目评估、碳排放碳足迹标准与核算、低碳零碳产品和服务认证、逐步减少高碳高耗能产品生产和出口、参与碳交易市场建设等领域,石油石化行业需要全方位统筹谋划,提早布局,为有效降低产品及服务的碳足迹提供科学可行的方案。

    强化碳排放管理意识,加强石油石化产品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管理

    加强石油石化产品产供销储运全环节、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根据石油石化企业原料供应和产品生产的实际情况,摸清碳排放情况,探索建立监测、评估和报告产品碳足迹、碳成本(包括可量化的碳税成本)的制度体系、标准体系和数据平台体系。这是减碳目标下优化石油石化企业决策、生产、运营、物流、服务、贸易的基础,也是应对欧盟CBAM乃至全球性碳关税的有效措施之一。

    积极扩大、更新石油石化产品碳足迹数据库,推动石油石化产品碳足迹企业标准、行业标准和国家标准的制定,进而推动石油石化产品低碳认证,有利于打造石油石化企业绿色低碳形象,进一步增强产品认可度和客户黏性。

    加强协同合作,构建全行业碳排放管理体系

    积极参与并推动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及产品碳排放核算体系建设。加强与供应商、服务商、下游客户、技术研发团队、机构组织等利益相关方的合作与协作,参考借鉴国际标准,推动建立适应我国石油石化行业发展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即从顶层设计、法律、管理、技术等多层面,建立与国际接轨的碳排放监测、报告、核查(MRV)和碳信息披露制度体系,构建我国石油石化全产业链全行业协同联动机制。积极参与国家碳税相关政策研究和制定,加快适应碳交易市场、碳税等碳减排政策框架体系,着力推动石油石化行业绿色低碳转型。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