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日期检索
父亲鼓励我扎根荒原找油2023年03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尹希东
尹希东 20世纪80年代初期,穷困了大半辈子的父亲,唯一的想法就是让我通过读书走出家门,找个稳当的工作。1984年9月,如父亲所愿,我考上了“九二三厂”,也就是现在的胜利油田。那时,我们山东寿光老家的人都习惯把胜利油田叫“九二三厂”。 去“九二三厂”报到的那天,父亲送我出村子几里地远。路上父亲不停地嘱咐我到了“九二三厂”要好好干。直到我坐上客车,父亲才缓缓转身回去。我透过车窗望着他的背影——昂着头,步子迈得很有劲。作为儿子,我总算给了父亲一点安慰。 来到油田后,我先给父亲写了一封信。信中,我简单地说了一下工作和食宿情况,叫父母别挂念。不久,就收到了父亲的回信。字不多,半页信纸。父亲在信里,从头到尾都是鼓励我的话:别怕吃苦,好好工作,千万别牵挂家里…… 1985年深秋的一天,父亲第一次来油田看我。他背来了一个大布袋子,里面有地瓜、鲜玉米、小枣、花生,还有我爱吃的虾酱。父亲的到来,让我有些为难。那时,八个人住一个大宿舍,根本没法给父亲安排住处。队上的领导知道后,觉得父亲来一趟不容易,特地给腾出了半间库房,弄来一张铁床安排父亲住下。父亲说想去我工作的地方看看。我心里突然有些不安,不想让父亲看到我一身油、一身水的狼狈样子。父亲执意去,我只好带着他坐上敞篷大解放车前往。 车子在茂密的草丛、树林里左拐右拐地穿行了一个多小时才停了下来。这里位于荒原的深处,孤单地立着一个井架、一个野营房、一台通井机。除了一片槐树林,就是一望无际的旷野,旷野里有牛群时隐时现。车停下后,我赶紧从驾驶室扶下父亲,小声说,这就是我工作的地方。父亲来到井场边上,深秋草丛里的蚊子被惊动后,立即“炸了锅”,忽地一下,从草丛里一群群飞了出来,嗡嗡地追着人。父亲说:“大白天蚊子就这么多,你们这是在蚊子窝里干活儿啊!” 我让父亲到值班房里去,父亲却坚持要看看我是如何工作的。我套上塑料雨衣,戴好头盔,全副武装地走向井口。在嗡嗡的蚊虫声里,我和工友们走向了施工的井口,不一会儿工衣就被汗水湿透了。 干完活儿走下井场后,我把父亲叫到井场外边,悄悄说道:“你看,这个活儿,太苦太累了,我打算跟你回家!”父亲眼一瞪:“你说啥?当农民扛锄头就不累吗?好不容易考到这里当了石油工人,苦点、累点算啥!记得小时候,我给你讲过铁人王进喜为制伏井喷纵身跳入泥浆池的故事吗?”我点点头。“王铁人能干的活儿,你也能干!你是村里第一个去‘九二三厂’的,要是当逃兵,丢了我的老脸,别叫我爸!”父亲说这些话时,是铁青着脸的,那样子挺骇人。随后,父亲又苦口婆心地讲道理,我放弃了离开油田的想法。看到我内心平静下来,父亲重重地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放心地回家了。 站在荒原小路上,目送着父亲离开的背影,我不知不觉握紧了手心,决心扑下身子苦练本领。那时节,在野外施工平均每天要工作12个小时,遇到重点投产井,干脆吃住都在井场。每当遇到困难的时候,我都会想起父亲来井队看我时说的话。 人就是这样,不论在怎样的环境下,一旦思想的闸门被正能量打开了,就有了从容不迫、砥砺前行的动力。从此,我就在“脏苦累险”的作业队拼搏,无论是春天的沙粒、夏天的暴雨,还是秋天的海潮、冬天的风雪,都没有吓退过我。 1991年春节,我回老家过年,酒桌上和父亲说起了入党这件事,父亲醉眼蒙眬中竖起了大拇指。那年,我在一线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在父亲的鼓舞下,我如芨芨草、红荆条一样,一生扎根在了黄河入海口边的荒原上。 后来,我从生产一线调入机关,也从一线的工作者转身成为一线工作的宣传者。我22岁参加工作,现在是即将退休的老石油、老党员。回望人生的每一段旅程,都伴随着父亲的支持和鼓励。有人说,父亲是一座高山,骨子里印着坚韧、负重和责任,事实的确如此。父亲是一个只有小学文化的农民,却在我的人生旅程中、在我的心灵深处注入了如石油一样汩汩流淌着的正能量…… (作者系山东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石化作家协会会员,胜利油田职工。)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