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7版:中国石化报07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面向勘探开发需求,
推动油气装备向智能化升级迈进

2023年02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谢永金
16.8K

中国石化石油石化装备领域首席专家,石化机械董事长、党委书记谢永金

    问:目前,我国油气装备制造业发展情况如何?在支撑油气勘探开发方面,还存在哪些困难和不足?

    答:经过数十年创新发展,我国油气装备制造已取得了长足进步,整体设计、制造水平位于世界前列。钻井装备形成了以深地钻机、自动化钻机和高效钻头钻具等为代表的系列化新产品;全电动压裂、无水压裂装备日益成熟;修井装备电动化、自动化成效明显,最大作业深度已经突破9000米;连续管作业装备基本满足国内油气田生产需求;测录定工具仪器全面实现自有化;高压注气压缩机、高含硫压缩机等不断挑战开发条件极限;钛合金油套管、铝合金钻杆等特殊管的应用规模持续扩大;形成第三代大输量天然气管道工程、高钢级管道完整性等关键装备技术。

    目前,我国油气装备能够满足油气田生产需求,但大功率发动机、传动箱等部件仍依赖进口,自动化、智能化、信息化程度也有待提高。在自动化钻井装备、深海油气开发技术装备、超高温井下工具等高端装备方面,还存在“卡脖子”技术瓶颈,影响我国油气高效勘探和效益开发。

    问:中国石化的油气装备研发制造能力在行业内处于什么水平?下一步将如何发展?

    答:作为中国石化下属唯一油气装备研发、制造与专业技术服务中心,石化机械多年来坚决扛稳扛牢打造大国重器、支撑油气发展的责任担当,坚持创新引领,持续推动我国油气装备走出一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之路。以国家“十二五”“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为依托,我们立足钻井工程、井下作业、油气集输三大工程领域,围绕非常规油气、超深层油气开发,形成了关键装备工具一揽子解决方案,研制出全电动压裂装备、大功率自动化固井装备、自动化钻修井机、系列高效钻完井工具、多种介质增压压缩机等领先产品,助力更高水平的涪陵页岩气田商业化建设和更高质量的塔里木深地油气工程勘探开发。

    面向未来,我们将聚焦非常规油气、深地、深海、CCUS等领域勘探开发需求,致力于油气装备自动化、智能化迭代升级,攻关打造智慧固井压裂装备、智能化钻机、超深超高温超高压钻井工具仪器、二氧化碳压缩机等高端产品,搭建油气装备智能物联平台,实现装备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聚焦“双碳”目标,瞄准氢能装备领域,推动制氢装备、氢气压缩机等研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