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我用“文武兵法”带出了标杆录井队

2023年02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朱冠一 单旭泽 赵瑞刚
16.8K

    朱冠一/口述  单旭泽  赵瑞刚/整理

    我是经纬公司华北测控公司轮台项目部的一名录井队长,在录井行业干了28个春秋。

    2007年,我开始挑起录井队长的重担。15年来,我在带领录井小队施工的过程中,逐渐摸索出一套“文武兵法”,让录井队这个最基层的“班组细胞”活起来。如今,队里的8个员工在生活上是兄弟,工作中是战友,技术上是切磋的伙伴。

    其实,刚当队长那阵,我的心里特没底,怕自己干不好,怕工作出纰漏。我不断磨炼技艺,练就管理硬功,把兵家的“文武”之道用到班组管理中。文是以“人”为中心,以调动员工主观能动性为目的;武则以“事”为中心,以实现队伍工作目标为目的。

    “文”,抓住了兄弟们的心

    我带的录井队里,最年长的员工54岁,最小的才19岁。如何把来自五湖四海、年龄悬殊、性格不同的队员拧成一股绳?我就是靠着和风细雨式的“文”,抓住了兄弟们的心。

    一支录井队,一般有七八个兄弟,我们吃住在井场,短则3个月,长则一年,比和亲人相处的时间还长。我们就是相亲相爱的一家人。

    我的工作日志里,有每名员工的生日、家庭情况、特长和喜好。我把同事当成自己的兄弟姐妹,用真情关爱、民主管理来凝聚人心。

    2022年8月,我带着HB-LJ055录井队坚守油区施工,123天封控隔离中带着队员开展在线学习、模拟考试、应知应会答题、现场训练、文体比赛等系列活动,做到施工标准不降、工作节奏不变。

    “武”,体现担当和干劲

    录井工作,光靠和风细雨式的“文”,还远远不够。到现场,得有雷厉风行的“武”,有解决问题的智慧,才能体现一名录井队长的担当和干劲。

    最恶劣的天气、最棘手的工作、最辛苦的活儿,我率先顶上;无论白天还是深夜,无论突发情况还是工程异常,我都是随叫随到。我始终相信,只有队长不怕苦、不怕累、不畏难,队员们才会一起勇往直前,才能造就一支优秀的录井队。

    2022年秋天,我带队施工TH123136井。10月31日1时55分,钻至井深6293.9米时,井上突发溢流。我们当机立断,及时发出预警,通知司钻关井,套压高达26.2兆帕。由于预报及时、处置迅速,钻井工程及时关井、一次压井成功,受到西北油田监督中心通报表扬。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善于倾听、接受意见、博采众长,是班组管理的法宝。兄弟们工作之余七嘴八舌的意见和讨论,都成为我管理工作中的一个个妙计。

    西北市场的安全台账种类较多。现场监督、井控、安全环保督察大队检查项目各有侧重点。每次检查总是摊开一堆文件夹,摆放大半个桌子。有个队员提出,要是将各类台账梳理汇总在一起,岂不省事?

    经过大家分析和讨论,我们整理出3类合订本,内容包括班前班后会、井控安全提示、应急预案、日检、周检、月检、消防空防台账、视频回放、手机上交记录,等等。简明清晰,不漏项目,不仅受到队员们的好评,还在轮台项目部其他录井队得到推广,成为西北工区同行借鉴学习的“范本”。

    这些年,通过“文武兵法”,我带领HB-LJ044队晋级为甲级队,受到西北油田表彰,被评为工程技术服务市场“金牌作业队”,被西北油田塔河项目监督部树为“标杆录井队”。带队施工的TH123118井被西北油田采油二厂评为“优质工程”。

    点评:企业中带团队的方法,和兵家带兵打仗有几分相通之处。就如《孙子兵法》中的“令之以文,齐之以武”,通过宽仁的制度培养出团队的凝聚力,让团队心往一处想;通过严明的纪律打造出团队的执行力,让团队劲往一处使。如此,让众人携手如一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