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风从油区来 发力正当时江苏油田利用闲置井场、低效无效土地,因地制宜,发展风电2023年01月1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本报记者 刘继宝 通讯员 刘 沛 2022年12月底,随着花3-5风力发电机组建成调试,江苏油田风力发电机组增至6台,装机容量18.5兆瓦,预计年发电量4625万千瓦时,节约标准煤5684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34360吨。 2022年,上游企业不仅油气收获颇丰,而且纷纷追“风”逐“日”,建起了一座座太阳能光伏电站, 竖起了一台台大风车,向“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高质量发展撑帆远航。 风正帆悬恰当时 在“双碳”目标引领下,能源转型已成为油田企业发展战略。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风电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是未来电力系统的主体。 油田是能源生产者,同时也是能源消耗大户。据统计,近3年,江苏油田年用电量平均在3.5亿千瓦时,购电费用在2.3亿元以上。 “在全球能源结构向低碳化转变、能源消费结构不断优化的背景下,作为生产能源的企业,只有率先摆脱对传统能源的依赖,才能在未来发展中占得先机,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发展。”江苏油田副总经理周宇成说。 “双碳”目标倒逼油田企业在做好油气生产的同时,拓展风能、太阳能、地热能、氢能等新能源业务,积极向综合能源公司转型发展。 发展风能对油田企业来说,优势得天独厚。他们可以利用闲置井场开发风电资源,就近供应油井生产设施,经济、方便、实惠。以江苏油田为例,该油田有油水气井近6000口,其中近3000口井的井场有土地权证,还有生产站库及倒班点等140个,自有农田6300亩、养殖水面450亩。 “利用闲置井场、低效无效土地,因地制宜,发展风电,自发自用,余电上网,不仅符合集团公司绿色洁净发展战略,而且契合油田企业转型发展、绿色发展、改善能源结构、降低用电成本的实际需要。”江苏油田首席专家景步宏说。 苏皖油区风能丰富 江苏油田所属的苏皖油区,地处江苏省中部、安徽省东部,具有良好的风力资源。景步宏介绍,这里风速呈明显的季节性变化,季节交替时风速较大,在140米高度,年平均风速每秒5.5米,年平均风功率密度每平方米170瓦。 为有效利用风能,江苏油田成立新能源项目组,根据风电选址要求,优选土地手续齐全、场地有效面积能满足风机安装条件的地方,避开基本农田、自然保护区及其他环境敏感区。 经过前期调研排查,江苏油田江都、高邮、金湖等油区,以及淮安赵集矿区等符合“距离11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150米、井场距离周边村庄≥300米”风机安装条件的井场或场地有38处,其中,小纪油田10个井场为优选地址,被定为风电集中利用示范区。 2022年4月18日,中国石化国内上游首个陆上风力发电项目在江苏油田小纪油区建成,装机容量2.5兆瓦,投入运行后,预计年发电量630万千瓦时,能为140台抽油机提供清洁用电。当年底,江苏油田建成风电机组6台,装机容量18.5兆瓦,累计发电量超1000万千瓦时。 2023年,江苏油田将在沙埝、金湖、赵集等地进一步加大风电建设力度,有望在年底建设风电场15个,总装机容量50兆瓦,年发电能力1.25亿千瓦时。 “从发电量、度电成本等方面来看,风电比光电更有优势。”江苏油田财务计划部投资规划室主任吴伦说。 从环保效益上看,两年建成并网发电,装机容量在50兆瓦,年发电量可达1.25亿千瓦时,年可节约标准煤15360吨,年可减排二氧化碳97595吨、二氧化硫317吨、氮氧化物276吨。 根据江苏油田新能源发展规划,“十四五”末,新能源总发电量不小于油田总用电量,即在3.5亿千瓦时以上,在满足自用的同时,还能向外部电网提供清洁能源。 大风车迎风飞旋 新年伊始,油区生机盎然。 1月4日,记者来到江苏油田小纪油区,放眼望去,几台高擎的风电机组犹如白色钢铁巨人,矗立在蓝天白云下,机组叶片随风划出一道道优美弧线。田野上,苍翠的麦苗似绿色地毯,延展至远方,在抽油机采油树的映衬下,展现出一幅田园风光与油井生产交相辉映的美丽画卷。 “这台纪1风电机组至今已发电489万千瓦时。”江苏油田风电项目井场负责人张林介绍,风叶发电电压为690伏,经过箱式变压器升压至10千伏,接入油田电网后能满足抽油机等生产设施用电需求。目前,江苏油田已建成风电机组6台,其中,3台并网发电,日均发电量6万千瓦时,每天节省外付电费约4万元。 “风机建成后,由供货方负责质保,作为建设方,我们在项目实施前期就介入,之后全程参与。并网运行后,现场有光纤接入公司监控室,中控人员每天记录运行数据,加强发电数据动态监测,根据用电负荷实时调整风机运行参数,确保机组高效运转。”在现场巡检的江苏油田油服电力运维公司副经理曾琦说。 对油田企业而言,风电建设是新事物,选址、设计、物料运输、现场施工等均面临挑战。建设中最大的难题是如何将大件设备运到进场。真110风电机组建设时,有11台大件运输车需要从盐城、邢台、青岛三地赶赴现场,其中整车最长85米、最重120吨。 “为确保这些物料顺利进场,我们勘察了井场周边10公里内所有道路,修建临时运输道路,拆除道路红绿灯、广告牌设施7处,改造输油管线3处,沿线通信光缆和低压线路增高150多处。”张林说。 尽管遇到诸多困难,但他们在干中学、学中干,从第1台装机容量2.5兆瓦风电上马,到第3台3兆瓦建成,不仅越建功率越大,而且工期越来越短。 离纪1风电机组不远的网1风电建设现场,几十名施工人员正在忙碌着。张林说,这台风电机组是项目开工以来装机容量最大的,达到4.5兆瓦,轮毂高度142米,叶片长84米,春节前建成并网。高邮油区两台、金湖油区3台风电建设也在紧锣密鼓地进行中。 风从油区来,发力正当时。新的一年,江苏油田追“风”人正在新能源领域“风”勇争先。其成熟的风电模式将逐步拓展到其他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