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工作室联盟攻坚
值得借鉴

2022年12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彭 展
16.8K

    彭 展

    据媒体报道,广州石化化工二部积极探索创新工作室联盟模式。该公司李元凯新材料工作室与黄肖思创新创效工作室联盟,成为科技创新主基地,同步运营、各有侧重、协同发展,助力攻坚创效。今年5月以来,两个工作室围绕新材料开发、新技术应用、新能源发展等课题,立足新产品开发,结合18个联盟攻关项目、5个“揭榜挂帅”项目,组织成立3个技术攻关团队,定期联合开展技术攻关,收到良好效果。

    创新工作室联盟攻坚,是充分盘活基层人力资源、发挥基层创新团队力量、强化科技创新的生动实践,值得我们借鉴。

    近年来,众多企业锚定发展愿景目标,依托大国工匠、技术能手、劳动模范等高技能人才,大力开展职工创新工作室建设,在增强员工素质技能、解决一线生产难题、推动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涌现出一批示范性职工创新创效工作室。像广州石化化工二部这样,采取纵向、横向及纵横联合等形式的工作室联盟攻坚,可以在多方面发挥“1+1>2”的作用。

    具体来说,可以实现不同工作室人员沟通交流,增进彼此了解,促进互学共进;可以围绕中心,打破有形或无形的“围墙”,针对某一个或某方面的问题,各有侧重,协同攻关,提升质效。

    联盟攻关过程中,不同岗位、不同专业的创新工作室成员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能有效提升他们查找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他们成长成才。工作室联盟团结奋斗,更加彰显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激发更多员工投身攻坚创新创效的系统工程,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增添更加强劲的动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