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深水油气领衔全球油气发现2022年10月2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罗佐县
●罗佐县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经历数百年的长周期发展后,投资和储产量增长重点开始向非常规油气、陆上深层及海洋油气等新领域挺进。近年来,除了非常规油气,海洋油气在油气储产量中的比重持续攀升,特别是深水油气。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形势及油公司动态(2021年)》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海上共发现油气田65个,合计可采储量为14.4亿吨油当量,占全球新增总储量的74.6%,高于2019年的68%,其中圭亚那盆地、黑海盆地、桑托斯盆地位列海上盆地油气可采储量前三名。预计2035年前后,全球海域油气产量可达19亿吨油当量。 技术与装备进步将导致油气成本下降,继而推动海域油气业务快速发展。在当前及今后一个较长时期内,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将逐渐活跃起来。 “能源荒”的出现促使各国再次重视化石能源,使得油气地位持续巩固,深水油气投资将乘“东风”随之跟进。地缘政治冲突发生后,世界油气供需偏紧形势加剧,油气价格一路走高,对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持续复苏将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地缘政治冲突发生在欧洲能源短缺后,虽然能源短缺后欧洲各国仍不遗余力发展新能源,但在传统化石能源的发展问题上多数国家已不极端,多采取包容或折中态度,主要措施就是通过发展负碳技术对冲化石能源消费带来的碳排放,以实现能源供应安全保障与绿色发展的兼顾。但目前碳捕集、利用与封存(CCUS)技术的推广及产业化成本较高,且技术成熟度不够,发展尚需周期。 总之,从发展趋势看,化石能源的主体地位将在较长时期内得以持续,欧洲如此,世界大致也如此。疫情及地缘政治冲突导致的油价高位运行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主要是因为疫情以来投资削减压制了油气产能继而导致供给不足,同时各国发展经济愿望迫切又带来油气需求大幅增长。这是油气勘探开发,特别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快速发展的前提条件。 地缘政治冲突推动深水油气投资格局再调整,南美、非洲海域深水油气投资将迎来发展红利。近年来,这两个地区的发现已具有发展惯性和投资吸引力。随着勘探投资的逐渐增加,深水油气勘探将焕发生机。特别是在各国将天然气视为实现碳中和与能源安全目标的现实能源时,深水气田将成为“香饽饽”。 但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水也很深”。有资料显示,全球深水油气勘探面积为800万平方公里,几十个国家和地区在深水进行油气勘探开发生产活动。21世纪以来,世界海上油气重大发现有一半位于深水区。深水虽已成为全球油气勘探开发的重要领域,且是常规油气资源的战略接替领域,但资源量大、勘探历程短,以及勘探程度低特征明显,使得已发现油气不过是“冰山一角”。 发展滞后与勘探开发难度大有关。从技术层面看,深水油气资源品位存在差异,地质条件不确定性大,对实施勘探开发方案要求高,生产过程中的动态调整难度大,这些客观困难使得深水油气成本远高于陆上油气。 目前从全球大型海洋机械装备的设计、研制与应用看,深水油气田的水下开采系统,与航空、航天工程的技术难度相当,同样属于人类科学攻坚的高精尖范畴。高难度、高精度技术设备的研发和生产,造价自然不菲。公开资料介绍,建一套水下油气开采系统的平均成本至少几十亿美元。目前全球拥有深水油气开采技术的公司多是大型跨国公司或实力雄厚的国家石油公司,深水油气生产是油气行业的“奢侈品”。 油气行业发展环境目前已出现较大变化,全球油气行业需要变革发展模式适应深水油气发展需要。当前深水油气勘探开发面临的最大挑战是技术和成本,解决这一问题除了技术攻关,勘探开发运营模式的变化也必不可少。全球油气行业将做发展模式自调整,核心是协作,重点是跨国石油公司、油气工程技术服务公司在深海油气技术及装备方面的合作。面对迫在眉睫的油气需求,石油公司唯有携手合作方可能实现资源共享与成本下降、应对油价波动,以及较短时期实现油气勘探开发跨越,弥补疫情带来的发展停滞,实现自身战略目标。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