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问:中国石化研究新能源锂电池材料的背景及现状是什么?对比全球先进,中国石化锂电池材料技术目前处于什么水平?

2022年08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中国石化科技部副总经理 袁霞光

    “经过5年持续攻关,锂电池各种关键材料均取得技术突破,技术研发方面与国外水平相当,但目前还没有全面形成工业化产能。”

    作为十分重要的能源资源,我国石油的对外依存度达到70%以上,发展新能源是端牢能源饭碗的重要战略选择。近年来,集团公司组织系统内外优势科研单位,加强在新能源材料、锂离子电池材料等方面的技术攻关。依托中国石化在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研发优势,经过5年的持续攻关,锂离子动力电池关键材料攻关取得阶段性成果,在三元正极材料、硅碳负极材料、隔膜材料、电解液材料和软包材料等方面均取得技术突破: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前驱体基本完成技术研发,计划建设1500吨/年工业示范装置;硅碳负极材料正在开展吨级中试,样品已在下游用户推广试用;隔膜材料完成工业化生产,成功进入市场;多款电解液产品经过国家检测中心和下游企业认证,性能达到国内一线产品技术水平;软包材料完成进口替代,指标达到进口同类产品水平。

    总体来说,中国石化在锂离子动力电池材料技术研发方面与国外水平相当,但是目前还没有全面形成工业化产能,电池材料组装为动力电池后的各项指标还有待进一步验证。为加快锂离子电池材料的技术提升和产业转化,中国石化计划重点开展以下工作:一是加快正极材料前驱体和硅碳负极材料的产业转化;二是与系统外优势科研团队和下游的电池材料用户进行更加紧密的合作与交流,加快产品的评价和认证;三是布局固态锂离子电池、锂硫电池等新一代高性能动力电池等。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