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6版:中国石化报06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科技创新为增储上产赋予源源动力

2022年08月22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春种夏耘秋收。面对与深空、深海同样难以攻克的深地难题,西北油田立足创新驱动,不断铸就勘探开发、工程技术的“利器”,为在塔里木盆地实现快速规模增储上产按下了“快进键”。

    塔河油田早在2019年8月就累计生产原油超1亿吨,但仍有4.3亿吨储量未得到有效动用,占探明储量总数的近1/3。这些“沉睡”的储量主要分布在塔河油田西部、中西部的断控区和南部托甫台东部及盐下区域。

    “说是未动用,其实就是难动用。没有非常规的技术手段,想动用也动用不了。”西北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高级专家邓光校说。近几年,他一直参与塔河油田未动用储量的研究工作。

    邓光校和同事根据不同区域特点确定了五大攻关方向:向外转向超稠油、油水复杂区和次级断裂带,向内转向大单元,向深转向深层立体动用。

    经过多年研究,各项攻关均取得重要进展。针对塔河油田小缝洞储量规模小、精细识别及刻画难度大的难题,他们基于缝洞刻画和岩溶缝洞系统描述,建立了分隔型剩余油判断标准。目前,该技术在塔河油田应用43井次,应用吻合率由65%提升至78%。

    针对塔河油田中小规模缝洞储集体效益动用难度大的问题,他们找到了新的突破思路,总结建立了“进大洞再穿小洞”“设计轨迹与主应力方向有一定夹角”等多种“一井多靶”推荐做法,形成了一整套“一井多靶”设计思路和钻井配套技术方法、标准。经过近两年的生产实践,中小缝洞储集体成井率由2021年的50%提高至目前的85%,平均单井日产油由16.4 吨提高至 21.5吨。

    …………

    科技创新成为塔河油田解封“未动用”储量的神兵利器。经过多年的攻关研究和生产实践,西北油田在塔河油田未动用储量区投产井66口,新增动用储量2165万吨,新增可采储量368万吨,累计生产原油24.9万吨。2021年,在自然保护区25万吨产能没有恢复的情况下,塔河油田生产原油466万吨,比上年增长10万吨。今年6月初,塔河油田原油日产量较年初增长430吨。

    面对世界级勘探开发难题,西北油田从40余年的生产实践中深刻认识到,只有破除制约“科技之手”最大程度发挥作用的体制机制障碍,建立多元多层次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各类主体创新能力,才能形成创新发展的“聚变效应”。

    西北油田持续当好集智创新的组织者、推动者,发挥好主导作用。

    在组织模式方面,西北油田在建体系、搭平台、创机制的基础上,精准配置“六大联合攻关团队”资源力量,选优配强油田“百人专家团队”,加快推进科研生产一体化,形成了各创新要素协同发力、集智创新的良好局面。上半年,他们组织召开顺北地区高效勘探开发、塔河大幅提高采收率、碎屑岩领域勘探与滚动勘探3次大型技术研讨会,以及专项技术交流会和开放型座谈会20余场,持续交流对接急需解决的生产难题,明确科技攻关主要方向。

    在基础研究方面,西北油田围绕顺北地区高效勘探开发、塔河地区大幅提高采收率、碎屑岩滚动评价,发挥“大兵团”优势,主动与集团公司上游“三大院”、塔里木油田联合立项攻关,新立项集团公司项目群4个,与塔里木油田联合开展项目10个,油田基础研究投入占比提升至总研发费用的55%。

    西北油田创新形成了以“超深断控油气藏高产目标优选、设计优化、地质工程一体化”为核心的顺北高产井技术体系,由单纯的“打高产井”提升为“定高产井”。同时,攻关集成了塔河地区“一井多靶”未动用储量高效动用技术体系和提高采收率技术体系,发展完善了薄砂体储层精细描述和长水平井分段压裂钻完井技术。上半年,油田4项科技成果被鉴定为国际领先,6项科技成果获得新疆科技进步奖。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