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日期检索
今年6月2日,由勘探分公司牵头组织,联合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调中心、勘探开发研究院无锡所党员骨干22人,组成野外地质考察队,在去年完成全盆概查的基础上,以青藏高原羌塘盆地西北部关键地区为重点,继续开展以烃源岩、沉积储层为重点的野外地质调查
“羌塘”油气迎来追梦人2022年08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贺 彦 “辗转3个野保站,共完成11条剖面11.86公里的相关地质调查,采集样品530余件,行程1万多公里,初步落实了盆地重点地区侏罗系和三叠系岩相古地理特征,为后期盆地烃源岩、储层评价研究及选区评价奠定了坚实基础。”近日,勘探分公司牵头组织的野外地质考察队,在青藏高原腹地的羌塘盆地西北部,圆满完成了第一阶段考察任务。 “不枉来一趟” 6月2日一早,6辆越野车和两辆保障车组成的车队,浩浩荡荡从西藏拉萨出发,拉开了羌塘野外地质考察的序幕。 “不枉来一趟。”当车队缓缓驶出拉萨城区,去往海拔5000米的双湖县路上时,被壮美景色吸引的龙涛忍不住欢呼。龙涛去年参加工作,这是他第一次上高原,像很多人一样,他被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震撼了。 高原纯净得让人没有一丝杂念,可随着海拔的升高,一波又一波高原反应侵袭,让龙涛再也无心欣赏风景。 连续十几天,野外地质考察的艰辛挑战着每个人的极限。羌塘空气含氧量不到平原的1/2甚至1/3,平躺着相当于在平原负重20公斤。 更让人难以接受的是,一年中120多天有八级大风。天公特别容易变脸,上一秒太阳炙烤,走几步汗流浃背,下一秒狂风骤起,冰雪交加。 6月19日,考察队在队长韩京博士的带领下顶着大雪,迎着7级大风,行走3公里,终于找到宏伟壮观出露完整的独雪山剖面,并在剖面起点底部发现厚层泥岩,这让刚才还高原反应严重的韩京也来了精神:“哇,这剖面太给力了,不枉来一趟,再苦再累也值!” 地质剖面是沿某一方向,显示地表或一定深度内地质构造情况的实际(或推断)切面,是研究地层展布、岩石特征和构造样式的基础资料。 考察队通过区域调查资料复查高兴地发现,该剖面与北羌塘其他剖面在岩性组合上差异较大,落实该剖面沉积相特征,对查明该区岩相古地理意义重大。 酷炫“云端” 羌塘盆地无人区,占地近20万平方公里,是油气勘探的聚宝盆,平均海拔5050米以上,雪峰耸入天际。这里,被考察队员称为“云端”仙境。 在“云端”居住、工作很酷炫。“全景式阳光房,二十多人睡大通铺,晚上能看星星,还能畅聊人生,真不错!”考察队员们来到嘎加塘野生动物保护站,看到新营地是40平方米的玻璃房,忍不住兴奋。 安顿下来,他们就被中午强紫外线的“高”光“打脸”,屋内短袖,屋外羽绒服,真正的“冰火两重天”。不过晚上的璀璨星光、通透月光,没有辜负大家的期待。 没有辜负大家期待的,还有图北湖剖面。该剖面前期区域调查认为属于深海盆地,落实该剖面的岩性,对认识区域沉积相当重要。 “看了7条沟,找到三叠系硅质岩、火成岩,还是没找到泥岩,不甘心呀,能到山背面看看吗?”韩京提议。 “如果沿沟绕山,耗时不说也不安全,这是碎屑岩和碳酸盐岩基岩组成的山,肯定能翻越。”一位经验丰富的老队员说。 第二天,在山背面,考察队终于找到了三叠系泥岩,韩京耳畔突然回荡起去年突击队队长范志伟说过的话,“这是中央级别的项目,咱们进项目组不容易,进羌塘更不容易,来了就要把工作做扎实,不能留遗憾”。 正是这种强烈的责任感,让队伍翻山越岭,勇往直前,在羌塘“酷炫”不断,留下了无悔的奋斗足迹。 “高原四宝”与“背袋长老” 羌塘西北部地区,植被稀疏,大小湖泊星罗棋布,勘探程度极低,第四纪覆盖严重。多数剖面仅区域调查时测过,后期基本无人问津,且剖面实际出露与设计坐标存在较大差异。 地质图、地形图、奥维地图、铁锹是“高原四宝”。前三宝,能帮助考察队员了解高山、湖泊及沟壑的分布情况,提前规划路线,缩短寻找剖面的时间,第四宝则是高原陷车和采样的“神器”。 即使装备再好再完善,可要顺利抵达这些剖面,也是难题不断。 云雀湖剖面是羌塘盆地最北部三叠系一个重要的岩相古地理控制点,湖泊、雪山包围,距南县城约300公里,离野保站营地也有300公里。 去往该剖面的路低洼不平,一眼望不到头。坐在车里,龙涛像坐过山车,被颠得头晕目眩,胃液翻滚。 一名老羌塘队员说,“搓板路”算是好路,无路可见,只能走河谷、湿地、山坡,全靠领头车摸索前进,那才真“晕”。 龙涛说,那天总计陷车13次,挖车“神器”派上大用。大家挖一铲,喘几口粗气;再挖一铲,再喘几口粗气……将车轮前的泥土清理平整,垫上车板后再推车,N次反复后总算成功。 陷车多了,考察队有了新认识,第三系唢呐湖组主体是一套膏岩地层,极易陷车,避开该地层,走第四系、古生界海相地层,能顺利完成云雀湖剖面实测;避开危险性极高的悬崖峭壁,能完成图北湖剖面半山腰到山顶的测量工作。 高原“路”难走,采样也不易,背样亦是考验。 碳酸盐岩、碎屑岩裸露在外,容易寻找。烃源岩(泥岩)因风化掩盖,能实测和系统采样的有利烃源岩剖面,不仅难找,而且难“采”。最难找的是泥火山气样,它基本与地史时期断裂活动有关,而找到正活动的泥火山,需要一定的运气。 韩京解释,此次采样最深挖至1米多才探寻到新鲜烃源岩,为了保护高原生态环境,“坑”要用浮土掩埋,这次总计“挖”到泥岩样品105件。一袋样品差不多两三斤,每人背上五六袋,徒步三四公里,像云游四方的出家人,大家戏称自己是“背袋长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