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迎难而上 当超深气藏开发先锋

——记“全国工人先锋号”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
2022年05月2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传忠 薛 婧
16.8K

    王传忠 薛 婧

    在元坝气田的开发史上,他们既是开发建设“先遣队”,率先找到超深层气藏分布规律;又是科学稳产“智囊团”,精准部署多口高产气井。他们是“全国工人先锋号”——西南石油局勘探开发研究院开发二所。

    2008年,为进一步支撑川东北地区油气开发,开发二所应运而生,负责海相碳酸盐岩气藏评价及开发。彼时,像元坝气田这样7000米超深气藏开发,国内外尚无成功先例,既没有成套经验可供学习,也没成熟技术可以借鉴。相比于熟悉的陆相开发,海相气藏开发是一个全新领域,难度大、瓶颈多,他们面对的是一条条技术“鸿沟”。

    元坝气田是世界首个埋深7000米超深高含硫生物礁大气田,气藏分布范围广、礁滩体小而分散、气水关系异常复杂。优质储层分布规律描述、礁滩体空间展布情况刻画、开发建设井精准部署,都是亟须解决的技术难题。

    为了破解这些没有“参考答案”的难题,他们决定先打牢地质基础,把陌生领域变成熟悉的“自留地”。宏观上,他们从野外地质剖面观测入手,不断强化地质地震一体化攻关;微观上,他们加强岩芯岩屑薄片观察,持续深化现场室内联动综合研究。

    川东北地区地形复杂、交通不便,许多典型地质剖面出露不连续。为了能够观测到一条完整的地质剖面,通过地表推测地下储层厚度、深度、展布等情况,他们经常要翻山越岭,蹚水过河。

    储层微观特征对油气开发来说意义重大,薄片观察尤为重要。该所张小青博士常常一整天都坐在显微镜前,眼药水是他桌上必备的物件。为尽早摸清元坝气田长兴组气藏储层的分布规律,他持续对20余口探井的2000多块岩芯岩屑薄片逐一观察、比对、分析,为优质储层分布规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经过多年耕耘,开发二所创新提出了以“水平井为主、先礁后滩、滚动实施”的开发思路,先后制定了试采区和滚动区两期开发方案,将长兴组气藏开发井数由概念设计的58口优化到32口,大幅降低投资,保障每口井日产气能力40万立方米以上,最大程度实现“少井高产”的开发目标。元坝气田自2014年正式投运以来,37口气井累计生产天然气已超过251亿立方米,其中12口井成为累产超10亿立方米的“功勋井”。

    如何稳产?气田可持续发展是又一个重要课题。降低产能建设风险,深入研究开发规律,保持气田高产稳产、部署调整井滚动开发等,成为开发二所攻坚克难的新目标。

    一方面,为了尽可能挖掘气井潜力,延长气田的高产稳产期,他们成立小分队常驻采气二厂,深入开展剩余气分布及潜力评价研究,定期对每口生产井进行“健康体检”,及时调整配产方案,夯实气藏稳产地质基础。

    另一方面,为进一步夯实气田稳产基础,部署调整井是必要手段。为了提高调整井的成功率,在最少投入下释放最大产能,他们成立钻井跟踪团队,开展驻井跟踪研究,准确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提出轨迹优化调整建议,确保钻头精准中靶。

    通过不懈努力,元坝气田保持40亿立方米年产能力、高产稳产了8年,大大延长了开发之初预测的6年稳产期。他们还将持续开展稳产技术攻关,力争保障元坝气田稳产10~15年。

    随着超深层、超致密天然气勘探开发的不断深入,开发二所始终以“先锋”姿态,打好高质量开发科技创新攻坚战,为元坝气田建设再立新功、再创佳绩。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