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石化产业如何开展碳减排?2022年04月26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实现石化产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需要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协同发力,大力节能、提高能效,应用先进绿色工艺技术,采用低碳原料,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废旧石化产品回收利用力度,建成绿色高效的石化产业。 加大能效提升力度推进生产过程减碳 我国炼油产业规模中短期内仍有一定增长,已在实施或纳入产能建设规划的重大炼油项目仍将推动我国的原油加工量向峰值水平攀升,预计年原油加工量将从当前的6.73亿吨增至2027年的峰值约8亿吨。我国的石化产品消费量则更是处于快速增长期,乙烯、PX、合成树脂等主要石化产品当前的自给率仍相对较低,2020年分别约为50%、60%和70%。降低单位能耗水平,是在石化产业仍有一定规模增长需求的情况下,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和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最重要手段之一。 未来需要降低石化产业的单位能耗水平和排放强度。一是要提高新增产能的能效标准,加快先进产能淘汰和置换落后产能的步伐,提升产业整体能效水平;二是要持续开展装置节能升级改造、流程优化、新节能技术的应用、热回收利用等,挖掘节能潜力;三是要加快研发和推广新型绿色高效石化工艺技术,包括原油直接裂解制烯烃、电气化乙烯裂解炉、高效芳烃生产和分离工艺、炼油向化工转型相关技术等。 大力调整用能结构推进产业源头减碳 化石燃料燃烧和制氢是石化产业最主要的碳排放来源,以低碳电力替代高碳电力和化石燃料,以绿氢替代灰氢,是源头减碳的重要手段。要统筹安全运行和经济可行,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进加热炉等装置用低碳电力替代,减少煤炭、燃料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使用,增加绿电绿热使用。同时,大力推进石化产业用氢绿色化,替代化石能源制氢,减少碳排放,建设绿氢炼化产业。 加大循环利用力度 推进市场消费减碳 从产品全生命周期来看,成品油进入消费环节后,仍将产生大量碳排放,而化工产品则可以较高比例将碳固定,并不会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减少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在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有较大增长空间的情况下,推进石化产业“减油增化”既是市场发展需要,又是绿色目标要求,对于行业及全社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要注重化工产品的循环利用,从供给端和消费端共同发力,加快构建石化产品循环利用体系。在供给端,要加大可回收石化产品供应比例,以科学供应引导合理需求。在消费端,要加大政策引导和宣传教育力度,提升民众对可回收石化产品的认可度、需求度。 加大综合利用力度 推进产业末端减碳 一方面,要结合油气田等矿区资源,加快研究和推广CCS(碳捕集与封存)和EOR(强化采油)技术,既提升油气开发利用水平,又实现减碳降碳固碳。 另一方面,要加大科技创新及工业应用力度,推进二氧化碳和绿氢制甲醇、烯烃、芳烃、油品,二氧化碳制甲酸,二氧化碳制可降解塑料等高价值化学品,以及攻关二氧化碳矿化利用技术和生物利用技术,从末端出口解决二氧化碳排放问题。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