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北京石油商业客户中心客户经理李海熹,“一馆一策”、研判需求、场场必到,确保了冬奥村、雪车雪橇中心等14座冬奥场馆设备用油不断供

场馆的用油需求就是命令!

2022年03月0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 慧 李 莹 高 君
16.8K

    □于 慧 李 莹/文 高 君/图

    2月20日晚,一辆贴着“洁净能源,为冬奥加油”标识的小型油罐车驶出首钢大跳台场馆。李海熹长舒了一口气,自豪地向北京石油冬奥办公室汇报:“冬奥会场馆供油任务圆满完成!”

    李海熹是北京石油商业客户中心的客户经理。在北京2022年冬奥会期间,他作为联络人,负责与冬奥村、雪车雪橇中心等14座冬奥场馆对接用油需求,确保冬奥场馆设备用油不断供。

    “一馆一策”,精细对接

    “近距离为冬奥会作贡献是我的梦想,感谢公司给了我这次为冬奥场馆对接用油需求的机会,我感到十分自豪。”李海熹说。

    由于冬奥会各场馆的场地情况及周边环境不同,去年10月开始,李海熹就与冬奥办、物流中心和区公司相关负责人多次前往冬奥会各场馆勘查,确定用油设备、熟悉配送路线,并根据场馆需求,“一馆一策”制定加注和配送方案。同时,他选择技术过硬的专业人员承担配送、押运等工作,提前完成客户经理、司机和押运人员的信息注册审核工作,并向场馆报送配送车辆信息、安全承诺备案等,一丝不苟落实各项保供环节。

    首钢滑雪大跳台是李海熹承接的第一个场馆供油项目。“12月20日,我接到为压雪车紧急供油的需求,要求当月22日把油送到。这个任务是临时增加的,客户档案都还没建,把我急坏了。但场馆的用油需求就是命令!”李海熹说,他一方面按照冬奥保障应急机制,迅速完成客户建档工作;另一方面,和物流中心人员到现场勘察。

    “小型油罐车的装载量是6吨至10吨,但场馆每次的需求量只有不到0.2吨。而且压雪车仅能在雪道上行驶,油罐车停在就近的赛道旁加注存在困难。”物流中心调运部主任常乐说。为确保油品顺利加注,李海熹和配送人员为小型油罐车安装了加长加注管,并在油库进行了模拟试验。经过多方努力,油品终于准时、足量地加注给压雪车,李海熹和配送人员悬着的心这才放了下来。

    研判需求,“手中有粮”

    为满足冬奥场馆用油需求,北京石油商业客户中心建立24小时值守制度,为场馆紧急用油开辟“绿色通道”,并随时关注天气变化,研判油品需求。

    1月底,北京延庆地区连续低温,李海熹申请储备一批负50号柴油。北京石油研判情况后立即行动,从天津石化紧急调运22吨负50号柴油在延融加油站备存。2月5日,国家雪车雪橇中心提出负50号的柴油需求后,北京石油迅速将油品配送到位,受到场馆方的称赞。

    “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为确保以最快速度为场馆配送油品,北京石油商客中心和物流中心为每个场馆配备轮班司机和车辆。1月16日,鸟巢颁奖广场场馆新配置的发电机提出油品需求后,李海熹仅用15分钟就将车辆、司机的资质、防疫等信息提交至场馆方备案,保证油罐车能够随时出发前往场馆,创下“冬奥保供速度”。

    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

    作为冬奥场馆油品保供联络人,李海熹深知责任重大,无论是前期的场馆踩点,还是后期的油品配送,他“场场必到”:“只有到现场,才能了解情况,确保保供工作万无一失。”

    冬奥会开幕前夕,李海熹陪同物流配送人员给某场馆送油时,被告知疫情防控要求升级,对防护服、口罩等防疫物资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可急坏了李海熹。当时已临近春节,很多医护用品店都关门了,很难买到防疫手套、鞋套等物资。李海熹及时将情况向商业客户中心汇报,中心紧急从工厂购置了一批符合规定的防疫物资,放在长辛店油库、顺义油库和延融加油站,供配送人员使用。同时,李海熹还配合公司及时督促配送人员定期进行核酸检测,确保配送安全。

    “每次送油时,他都会早早地在场馆门口等我们,仔细帮我们检查防护服有没有破损,叮嘱场馆安全和防疫要求。送油出来,他又与我们仔细确认各个环节。”油罐车司机杨师傅说。最早一个到,最晚一个走,场场必到,李海熹的敬业感动了大家。

    2月20日,当北京冬奥会闭幕式在鸟巢举行时,李海熹正望着首钢滑雪大跳台的方向,等待配送车辆出来。“虽然开幕式和闭幕式我都在执行任务中遗憾错过,但能够圆满完成保供任务,我觉得值!”李海熹说。

    冬奥会结束后,他继续保持与各场馆的联系,逐一对接场馆用油需求,并对残奥会场馆进行摸排踩点,向场馆报送安全承诺书、场馆配送路线等。同时,他还组织冬奥会期间配送经验丰富的司机和押运员进行经验分享,为其他配送人员传授经验,确保冬残奥会的供油工作万无一失。

    在北京石油,像李海熹这样默默为冬奥会贡献力量的人还有很多。自冬奥会油品保供工作启动以来,北京石油累计为场馆配送油品29次,累计供应油品1.4万余升,配送人员零感染,圆满完成了冬奥会场馆能源保供工作。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