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2版:中国石化报02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中科炼化运行首年实现达产目标

全年加工原油1512万吨,生产乙烯81.7万吨,效益在同规模炼化企业排名第一
2022年01月1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吴金梅
16.8K

    本报讯 2021年,中科炼化统筹优化生产运行,加大国产化技术攻关,提升精细管理水平,炼化一体化优势不断凸显,全年加工原油1512万吨,生产乙烯81.7万吨,装置运行第一年就实现达产目标,效益在同规模炼化企业排名第一。

    作为一家新型炼化一体化企业,中科炼化在统筹优化生产运行过程中,构建以市场为导向的体制机制,动态调整生产计划,根据市场价格及时调整产品结构和出厂进度,确保效益最大化。充分发挥炼化一体化生产组织能力,统筹优化物料互供,密切原料采购、生产和销售衔接,迅速应对市场形势变化带来的风险。去年受疫情影响,市场对航空煤油的需求量大幅降低,该公司及时将精制煤油作为乙烯原料,降低成品油收率,减轻航煤销售压力,同时实现吨乙烯原料成本同类装置最低。面对柴油供应趋紧的情况,第一时间调整产品结构,最大限度保证柴油产量,去年10月下旬仅一周时间就组织柴油出厂10万吨,当月销售柴油26.2万吨,有力保障市场供应。

    中科炼化生产技术和设备国产化率达95%,世界最大气体裂解炉、国产2000吨级SE-东方炉、国产最大产能造粒机组等多项国产化设备实现首次应用。去年以来,该公司充分发挥党组织优势,设置69个党员责任区、129支党员突击队,加大技术攻关力度,克服生产设备磨合期问题多、生产波动频繁、生产优化压力大等困难,实现从工程建设到生产运营的平稳过渡。其间,劳模创新工作室团队顺利完成35万吨/年聚丙烯装置国产化挤压机长周期运行技术攻关,解决了国产化挤压机运行时间短、碎屑料多等难题,并成功开发生产11个效益较好的聚烯烃新产品,多个化工产品替代进口,填补了国内市场空白。

    中科炼化人员精简,员工只有同规模炼化企业的25%。作为中国石化第一家全面基于工业互联网平台开发部署的智能工厂,该公司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工业化生产,大幅提高生产管理效率。依托石化智云平台,在各装置接入传感设备超20万个,在信息平台上线39项业务应用,形成数据+平台+应用的新模式,为生产经营高效运行提供有力保障。以“比学赶帮超”劳动竞赛为抓手,每月对各班组能耗进行分析考核,强化员工成本和费用管控意识,形成全员参与降本增效的良好局面。2021年,炼油能耗在总部“比学赶帮超”竞赛中处于先进行列,常减压、渣油加氢、加氢裂化等6套装置能耗在炼化企业同类装置中均排名前三。 (吴金梅)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