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数字赋能打造高质量发展新引擎

目前,宁波工程已基本实现设计过程数字化、局部应用智能化的阶段性目标
2021年12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晓珍 董清坤
16.8K

    □王晓珍 董清坤

    11月15日,宁波工程数字技术分公司揭牌成立,标志着炼化工程集团宁波工程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道路上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长期以来,宁波工程致力于集成化设计、数字化交付工作,有着较强的工程软件应用开发能力和丰富的项目数字化交付实践经验。该公司在2014年便开始进行集成化设计开发工作,2019年又启动智能化设计开发工作,并制订实施“三年提升计划”,目前已基本实现设计过程数字化、局部应用智能化的阶段性目标。

    信息化管理打造智慧工地

    “从管理到生产、从组织到流程、从业务到规范,我们正一步步走向数字化。数字化转型是公司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最佳选择,虽然现在已取得了一些进展,但要想让转型发展行稳致远,还需要付出更大努力。”数字技术分公司总经理马明说。

    宁波工程从项目设计源头抓起,自2014年启动集成化设计开发工作以来,制定完成了215个成品工作流程、385个成品模板。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梳理了各专业516个成品矩阵,使设计成品可实现自动签字盖章,成品入库时间由原来的平均2.5天缩短为半天,整体设计效率提升了6%。

    “没有集成化设计的时候,每次图纸入库都要经过打印亮纸图、晒蓝图、人工签字、盖章等众多流程。像配管、建筑结构这种成品文件较多的专业,光人工签字、盖章这两项就要用上好几天。这些环节非常烦琐,但又必不可少。”配管专业工程师杨佳丽说,“实现信息化管理后,只需点下鼠标,所有流程就可自动完成,节省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能让我们更加心无旁骛地投入设计。”

    在现场施工管理方面,该公司大力推进实名制考勤、焊材领料等应用软件的开发,为现场人员入场培训、现场签证注入数字化“基因”。今年6月,该考勤系统在海南炼化项目现场投入使用,累计考勤451人、刷脸46024人次、记录工时173265小时,不仅准确采集了作业人员的考勤信息、掌握了关键岗位人员到岗情况,而且为抓好分包商管理打下了坚实基础。

    “为打造智慧工地,公司大力推进信息化管理,不断加快新技术、新平台的建设和应用,以求最大限度地降低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宁波工程海南炼化项目部党工委书记陈梦延介绍。

    智能化开发提高设计效率

    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宁波工程已成功开发了设计集成系统、物理支吊架建模、给排水专业地下管网自动建模系统等一系列成果,并在实际项目中得到了工程化应用,设计效率大大提升。

    “以前,给排水的地下管网需人工手动建模,费时费力。现在,利用地下管网自动建模系统,不仅缩短了时间,而且降低了成本,专业建模效率提升至94%。”给排水专业工程师赵光高兴地说。

    同时,为进一步提高设计质量、重点解决设计信息传递不一致等问题,该公司通过集成化设计的二三维数据及图形校验,全面完成了SPP&ID(管道和仪表流程图设计)、SPI(仪表设计)、S3D(三维设计)等智能设计软件的开发工作,并在相关专业推广使用,使设计工作更智能、数据传递更便捷、条件互提更高效。在此基础上,他们还打破了三维模型数据仅由个别专业完成的局面,形成了专业协同设计研究的新模式,增强了三维模型的准确性与可靠性。

    “公司要迈向数字化转型更高阶段,就要直面数据治理、业务标准化、数字化人才队伍建设中的难点、堵点,攻克‘卡脖子’技术,才能做到心中有方向、工作有支撑、手里有实招。”数字技术分公司总工程师邢涛说。

    截至目前,该公司已成功应用了管道伴热智能布置、物理支吊架及智能辅助选型、给排水重力流管道智能建模、设计规范智能检查预警、水压试验自动计算等近200项研究和开发成果,工程设计业务提质增效显著。

    数字化交付赋能数字工厂

    一直以来,宁波工程致力于项目数字化交付及数字工厂建设的研究,在集成化设计开发的基础上,成功开发了工程数据移交系统(EDHS)。该系统是目前国内最具行业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数字化交付平台,既满足了石油化工行业数字化工厂建设要求,又填补了行业内数字化交付系统的空白,极大地提升了项目数字化交付的执行效率和质量。

    2019年,宁波工程再次打通了企业工程建设期与生产运维期的数据通道,彻底实现了工厂全生命周期管理,为打造智能工厂作出了重要贡献。在集团公司的支持下,该公司在镇海炼化POX装置实行试点,首次实现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的同步建设、同步交付,整体技术和管理标准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数据显示,镇海炼化POX装置同步交付18730个工厂对象,包括26个模型、622310个属性、31763个文档。计算机虚拟环境对整个生产过程进行仿真、评估和优化,完全实现了在实体工厂运行的同时,保持一个“虚拟工厂”同步运行。该试点的成功,加快推动了数字工厂与物理工厂同步建设、同步交付的步伐。

    “基于数字模型,在工程移交后,我们还可进一步提供装置的技术和运行服务。”数字技术分公司技术人员王铭洁介绍。

    在多年的实践中,该公司还培养造就了一批既熟练工程设计业务,又擅长软件开发的复合型技术人才。“这也是我们实现全业务、全流程数字化升级的内生动力。”该公司专业副总张腾云表示,今后,他们将以更饱满的热情全力推进智能高效型工程公司建设。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