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昂起中国石化工业龙头——记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中国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2021年11月0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符 慧 闫坪卉
(上接第一版) 百万吨级乙烯 成套技术实现全面突破 时光流转,盛世如愿。21世纪初,中国乙烯产能达到445万吨/年,成为乙烯生产大国,国务院领导同志当年的愿望终成现实。 昨天的成绩是今天的起点,中国石化志在千里,着手组织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开发。2007年初,袁晴棠给陈锦华提交了一份报告,提出“要搞好国家攻关项目20万吨/年大型裂解炉和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工艺包的开发,早日实现大型乙烯装置国产化的梦想和目标”。当年,百万吨级乙烯装备及相关技术开发列入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0年,20万吨/年大型裂解炉开发及100万吨/年乙烯工艺技术开发通过科技部验收。 CBL裂解技术厚积薄发,大型裂解炉相继应用于镇海炼化、天津石化100万吨/年乙烯装置,开启了大规模工业应用阶段,这两套装置分别在2010年1月、4月开车。开车期间,扭曲片强化传热技术主要研发者、现任集团公司首席专家的王国清心里很忐忑,“一下子用在22台炉子上,压力很大”。 该技术是乙烯成套技术的创新点之一,他们在裂解炉管管壁内加入“像麻花一样”的金属片改变流体流向,减少结焦,延长运行周期。这两套装置裂解炉要保证80到100天运行周期,但此前的炉子运行周期只有40到50天,王国清一天天数日子,数到60天时才放下心来。现在,中国石化CBL裂解炉运行周期已达到90到150天,裂解乙烷、石脑油和加氢尾油的运行周期分别达到150天、110天和90天,远超其他专利商的水平。 2010年7月26日,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研发技术建设的第一台15万吨/年CBL-Ⅶ型双炉膛裂解炉一次投料成功。双炉膛设计使裂解炉具有分炉膛裂解和分炉膛烧焦的特点,操作灵活性强。该裂解炉的投产,促成了中国石化CBL裂解技术出口马来西亚,建成9万吨/年双炉膛裂解炉,能耗、物耗优于国外同类技术,得到用户高度评价。 “我们用自主研发的先进技术与国外专利商同台竞争,实现技术与关键装备的出口。中国石化成为裂解技术国际专利商。”何细藕说。以此为标志,我国裂解技术开始走出国门,2016年又出口到泰国。 2013年8月13日,中国乙烯工业再次迎来飞跃。武汉石化80万吨/年乙烯装置一次试车成功——中国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首次工业应用,自主研制的“心脏”设备“三机”和冷箱及催化加氢“三剂”首次在同一套装置上全部得到应用。同时,成功应用的还有自主研发的火炬减排、近零排放开停车等绿色高效专项技术。 “这是被载入我国石化工业史册的一天。中国石化实现了裂解和分离工艺技术、重大装备‘三机’和冷箱、全系列催化剂等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的全面突破。”中国石化副总工程师王子宗说。 向高水平科技 自立自强昂首迈进 30多年,两代科技人员筚路蓝缕,终于使我国率先成为世界上全面掌握轻质原料、重质原料及高含烯烃非常规原料大型乙烯成套技术的国家。截至2018年底,采用中国石化乙烯成套技术的项目达12个,总产能973万吨/年;采用CBL裂解技术的裂解炉达167台,总产能1729万吨/年,拉动下游产业超万亿元产值;催化剂、冷箱出口到英国、美国等国家和地区。 使命呼唤担当,使命引领未来。进入新发展阶段,中国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为集团公司打造世界领先洁净能源化工公司增添了底气。 该技术从根本上解决了复杂原料高效利用及百万吨级乙烯大型化的技术难题。我国乙烯原料主要来自炼厂,由于新能源汽车迅速发展,成品油消费逐步萎缩,炼油加工能力发展受限,未来炼厂乙烯原料供应能力将无法满足乙烯产能快速增长的需求,而中国石化乙烯技术具有原料适应性强的独特优势,可裂解非常规原料,完全适应复杂原料的需求。随着成品油结构调整和化工转型,可用于乙烯生产的非常规原料量十分可观。2019年,我国高含烯烃非常规原料超过3000万吨,如果全部用作乙烯原料,采用该技术可产乙烯1000万吨,而且原料成本可大幅降低,显著提升炼化一体化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创建了国际上唯一完整的乙烯全流程研发平台是中国石化乙烯技术的另一独特优势。“共有10家单位参与联合攻关团队研发工作,创建了完备的研发平台,全面攻克裂解、分离、催化剂、重大装备及工程化技术难题,并为技术持续创新奠定了坚实基础。”王子宗说。研发平台有利于工艺开发、催化剂研制、设备研制人员协同创新,优势明显。 这只是技术创新的缩影。中国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还独创了以异型炉管为核心的复杂原料高效裂解工艺;首创了以分凝分馏塔、分配分离为核心的高效分离新工艺;首创了辐照还原工业催化剂制备技术,创制了全系列高性能催化剂;率先实现了百万吨级乙烯重大装备“中国创造”及生产过程绿色高效。该成套技术共获授权专利206件,发明专利157件(其中国外64件),工业运行表明,关键技术指标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迈入“十四五”,中国石化百万吨级乙烯成套技术捧起了沉甸甸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标下了中国乙烯技术发展的重要刻度和崭新起点。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创新已成为影响和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变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今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和中国科协第十次代表大会上将石油天然气、基础原材料列为需要全力攻坚的关键核心技术,在10月底视察胜利油田时,更是再次强调要集中资源攻克关键核心技术,为中国石油化工行业精准标定前进方向。 中国石化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再立新功、再创佳绩”殷殷嘱托,以更强的使命意识、责任意识牢牢扛起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核心职责,大力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昂首迈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