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研发东濮致密油体积压裂技术,破解特低渗致密油气藏难动用难题
唤醒地下沉睡的“黑金”2021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于建设
于建设 5月9日,中原油田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油层改造技术研究所工程师贾振华组织技术人员对濮84块濮6-179、濮6-181两口开发井实施致密油体积压裂技术方案进行研讨。这是中原油田自主研发的东濮致密油体积压裂技术在部19井、卫456井上成功应用后的再推广,为油田致密油有效动用提供了技术支撑。该技术荣获中原油田2020年度科技进步一等奖。 迎难而上,向致密油开发进军 致密油气藏属于非常规资源,在东濮凹陷沙河街组普遍发育。据“十三五”资源评价,中原油田致密油资源量达7.29亿吨,具有巨大开发潜力,是重要的储量接替对象。由于致密油气藏油气流动性极差,有效动用难度大,常规压裂裂缝单一,改造范围相对较小,不能完全满足非常规储层勘探开发的需要,必须加大致密油体积压裂技术的研究力度。 体积压裂技术是国内外实现致密储层有效动用的核心技术,但东濮致密油储层具有埋藏深、单层厚度小、岩性复杂、连通性差等特点,必须研究出适应东濮深层致密储层特点的体积压裂技术,从而实现东濮老区接替储量的升级动用。 为此,2019年,该油田对东濮致密油体积压裂技术开展立项攻关。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成立致密油体积压裂攻关团队,向致密油有效动用技术发起进攻,以技术创新唤醒地下沉睡的“黑金”。 攻坚克难,掌握“甜点”识别技术 早在2010年,中原油田就已经开展非常规致密油地质研究,证实了东濮泥页岩夹薄砂型致密油资源有效开发的可行性,但单层厚度小于两米的层占比达75%,开发进展较为缓慢。 “受地质条件、技术水平等限制,中原油田对致密油有效动用技术一直未开展针对性系统研究。”贾振华表示,要提高致密油动用率,必须加强致密油储层的基础研究,从“甜点”识别技术入手,找准储层压裂的“靶心”。 科研人员用新钻濮156井天然岩芯作样本,开展全直径大物模实验,揭示了致密储层裂缝起裂及扩展机理。在致密储层分析评价的基础上,依托大物模实验技术手段,明确了地应力差异系数与岩石脆性是决定东濮致密储层裂缝复杂程度的主要因素,综合致密储层脆性指数、水平应力差异系数、裂缝发育指数和断裂韧性等因素,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致密油储层工程“甜点”品质评价方法,指导致密储层纵向“甜点”识别,为精准剥开致密油宝藏提供了技术保障。 裂缝网络,把地下“珍珠”串起来 “东濮致密储层纵向以泥岩夹薄砂型互层沉积为主,储层被泥页岩隔开,就像一个个珠子,虽然小层很多,但纵向连通性差。”贾振华说,如何将这些“珍珠”串起来,在“甜点”段形成像树枝一样的裂缝网络,从而增大改造体积,是科研人员攻关的核心目标。 科研人员通过对压裂液黏度在致密储层不同注入阶段、工况缝高扩展的影响研究入手,确定了高黏度压裂液的注入参数及注入量,形成纵向穿层技术,实现薄砂层的纵向沟通,像串糖葫芦一样把“珠子”串起来。根据低黏度滑溜水穿透性强的特点,研究形成了平面裂缝复杂化技术,使裂缝在储层内横向扩展,从而形成像树枝一样的裂缝网络,实现了储层的立体改造。同时,研究形成组合粒径支撑剂充填技术,有效支撑复杂裂缝系统。 经过两年持续攻关,科研人员针对东濮致密油储层泥岩夹薄砂互层沉积特点,创新形成了低排高黏纵向穿层、高排低黏平面扩缝、组合粒径支撑的东濮致密油体积压裂技术。“截至目前,该体积压裂技术在东濮老区试验应用9井次,累计增油5680吨,解决了特低渗致密油气藏低产难动用问题。”贾振华表示。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