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科研一线的“纵横”向2021年04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潘亚男
北京化工研究院聚丙烯研究所党支部书记 周俊领 基层党支部的战斗力和凝聚力从何而来?党龄29年的党支部书记周俊领,将文化传承作为支部建设的纵列向,以该院科研榜样人物的典型事迹为抓手,弘扬科学家精神,引领队伍积极向上,建强支部堡垒;他鼓励优秀党员、科研骨干开展讲座、技术交流分享等活动,与其他先进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搭建共享平台,促进党建和中心工作横向融合发展。 2018年,集团公司在科研单位开展“示范党支部书记行”,他以讲座的形式分享示范经验。2019年,周俊领获“中央企业优秀党务工作者”荣誉称号。 潘亚男 每逢节日,北京化工研究院聚丙烯所党支部书记周俊领都会领衔出镜,以短视频的形式为大家加油打气。当然,在最初面对不熟悉的镜头时,他也会略显局促紧张,却依然无比真诚地卖力挥拳为全所各课题组鼓劲。 1969年出生的周俊领,1992年入党,1995年入职北京化工研究院。他扎根一线,致力于聚乙烯催化剂技术升级,实现了Ziegler-Natta聚乙烯催化剂技术不断进步,迈进世界先进水平行列,为企业带来了上亿元的经济效益。 2017年11月,周俊领到聚丙烯所担任党支部书记兼所长。从聚乙烯所到聚丙烯研究所,虽然研发方向改变了,但周俊领着力推动党建和科研“双融双促”的工作理念没有变。 “基层团队、一线员工是贯彻落实集团公司、院党委决策部署时冲在最前线的人,党支部是在重大任务攻关时发起冲锋号角的地方。”周俊领这样理解基层党建工作。 “一个科研团队要拥有强大的凝聚力,单打独斗做不好科研。”这是周俊领一直坚信并极力践行的。 凝聚力从何而来?周俊领有他自己的门道。相比聚乙烯所,聚丙烯所专题组多,且分散在院本部和通州实验基地两处,专业壁垒、地理距离都成为团队融合的阻力。周俊领总结过往经验,沿着“纵、横”两个方向建强基层党支部堡垒,持续提升团队凝聚力。 “科研文化具有很强的承前和延续特征,它的传承性有助于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相融合。”周俊领将“传承性的科研文化”作为团队文化的纵列向。他带领支委精心布置支部活动室,以该院毛炳权院士、专家夏先知等历代聚丙烯榜样人物的典型事迹激励团队成员,弘扬科学家精神,让党员在开展活动、充电的同时耳濡目染,用科研文化传承的力量引领干部员工积极向上。 周俊领希望“家”能成为党群关系的桥梁,促进党建和中心工作横向融合发展。他完善组织学习模式,鼓励科研骨干和优秀党员在科研工作中开展工艺装置讲座、技术交流分享等活动,推动党员示范岗建设。他还积极探索与其他优秀党支部开展共建活动,通过共建开拓视野,学习先进经验、搭建同享平台。 工作之余,周俊领会与大家聊聊生活、畅谈理想。他总能在第一时间为需要帮助的员工送上组织的关心。与他相处过的人都说,周俊领不像领导,更像是朋友、家长,很多事情在聊天中就解决了。 “对外开拓市场时,周书记会冲在最前面;他又能事无巨细地关心帮助大家。”这是聚丙烯所员工的共同感悟。 2018年,集团公司在科研单位开展“示范党支部书记行”,周俊领作为7名党支部书记之一参加。活动中他以讲座的形式,分享了自己打造团队凝聚力的经验。 “只有不断提升科研单位的党建工作质量,才能更好地促进科研团队建设、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必将推动科研单位多出一流成果、多出领军人才。”展望未来,周俊领壮志满怀。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