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问鼎‘新锐’的后浪”2021年03月2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贺 彦
□贺 彦 后浪入海,无问西东。 前不久,“90后”的张雷获得勘探分公司2020年度“新锐奖”。这个在碳酸盐岩“大海”中潜泳了五年的“后浪”,幸运地从博士众多的10名竞争者中脱颖而出。 然而,这份幸运绝非“天上掉馅饼”。 2016年,张雷硕士毕业来到勘探研究院川东北室,从事碳酸盐岩沉积储层研究。第一次到野外现场考察的经历,令他印象深刻。 为了测量剖面,他蹚过了近1米深的冰冷小河;为了找到更直观的露头,他冒雨在泥泞的山路行走4个多小时;为了节约时间,他连续1个多星期午饭只吃馒头和饼干…… 虽然又苦又累,但在“跑野外”的过程中却收获了书本上没有的知识。他脑子里时常浮现出一个又一个问号:“前辈们真牛,以前仪器落后,他们是怎么将地层界线确定得这么准的?”“深山老林里没有像样的路,他们是怎么开展工作的?”…… 在跟老一辈的科研人员接触后,他被他们身上的精神打动了,也坚定了“要干出一番名堂”的决心。 问及摘得“新锐奖”的秘诀,张雷腼腆地笑了:“没啥秘诀,就是不断学习,扎实搞好基础研究,在这一基础上‘顺藤摸瓜’。” 去年底,川北重点增储领域的探井相继进入目的层,过完农历小年,他就开始加班加点,与同事一起完成了元坝701井试气设计初稿。 大年二十七,分公司决定对元坝8井茅口组-吴家坪组实施系统取芯,作为川东北室海相上组合责任区的负责人,他主动承担了茅口组取芯描述工作的任务。 春节期间,疫情汹涌,为了避免人员轮岗造成不必要的风险,他推迟原定大年初七的婚礼,坚持每日到井场,带领同事完成了元坝701井、元坝8井23筒近200米岩芯的精细描述,支撑了元坝茅口组重点增储领域的评价工作。 作为一名90后,他有着同龄人没有的沉着和稳重,也有着自己清晰的人生目标和工作方向。 帮助他拿到“新锐奖”的,就是他坚持不懈聚焦川北海相上组合研究领域,与同事们提出的一项项创新认识。 勘探科研攻关没有白费的努力,更没有碰巧的成功,张雷积极投身于勘探科研攻关中,用一项项成绩证明了后浪的实力。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