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江汉油田:国内首个页岩气重建井筒重复压裂获成功

2021年02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戴 莹
16.8K

春节前夕,江汉油田两名员工在焦页4HF井放喷现场交流经验。 蒋 瑜 摄

    戴  莹

    “我们在焦页4HF井实施了套中固套的重建井筒重复压裂,1月1日完成压裂试气,属国内首创,该井重复压裂后测试获得18.38万立方米/天的高产工业气流,开国内页岩气开发技术先河。”2月1日,江汉油田涪陵页岩气公司技术中心主任方栋梁在重复压裂施工现场向前来取经的技术人员介绍。

    压裂就是为储层造缝,打通页岩气开采通道。涪陵页岩气田焦石坝区块老井主要在2013年至2016年实施了压裂施工,前期采用的压裂工艺,段间距、簇间距之间有较大的剩余储量,且很多井已生产数年,老缝基本无产量奉献,有再次实施改造提产的潜力。

    为提高气井采收率,涪陵页岩气公司联合科研和工程单位,加大技术攻关力度,综合考量固井难度和压裂效果,决定选取焦页4HF井,采用套中固套重建井筒重复压裂技术,对老井重新进行储层改造,以期让它获得新生,为今后涪陵页岩气田重复压裂施工积累经验。

    “套中固套重建井筒重复压裂完全颠覆了以往的重复压裂理念,在国内从没有实施过,无任何经验可以借鉴,施工难点很多,我们反复论证方案,还开展了很多次先导试验,验证方案成功实施的可能性,以确保施工一次性成功。”方栋梁表示。

    难点之一是材料,套中固套是在5.5英寸老套管内加装3.5英寸无节箍套管。重建了井筒,相当于重新建设地下页岩气逸出的“高速公路”。然而,搜索了整个国内钢铁厂家,也没有3.5英寸无节箍套管。涪陵页岩气公司紧急联系宝钢集团公司,请求其制作并提供3.5英寸无节箍套管,这让他们很为难,一是没生产过,生产难度大;二是仅需1800米,利润低。多次谈判后,宝钢集团公司答应改装生产线生产小套管。经过了5个月,抗内压、抗拉等性能合格的小套管运送到了重庆市涪陵区焦石镇。

    与此同时,涪陵页岩气公司如法炮制,采购到了配套的小尺寸可溶桥塞、射孔枪等施工装备。

    在施工中,涪陵页岩气公司严格按照技术标准,面对小套管沿程摩阻大、施工压力高、砂堵风险大、卡钻风险高、泵送桥塞射孔难度大等诸多难题,勇敢发起挑战。特别是在小套管里进行泵送桥塞射孔施工中,由于射孔枪尺寸小,最多只能装9克的射孔弹(常规射孔枪可装28~42克弹药),而且还要同时射穿大小两层套管,难度很大。公司联合施工单位,前前后后进行了十几次桥塞坐封试验、射孔枪打靶试验,终于解决了施工难题,让小射孔枪成功射开两层套管,打开了页岩气逸出通道。

    由于国内无人能安装套管扶正器,必须从英国引进外籍技术人员安装,当时是2020年10月,国外疫情肆虐,公司联系重庆外经委,并由重庆外经委上报国家部委,向国家递交了海外特殊人才引进申请。获批后,公司严格按照国家疫情防控要求,几经周折,把两名外籍技术人员送到重庆涪陵焦石镇。隔离期满,两名外国技术人员每天量好体温、坐专车点对点到井场施工,顺利完成套管扶正器的安装。

    经过12天的压裂施工,公司完成焦页4HF井21段分段加砂压裂,准确高效地改造了老缝,增添了新缝,打造了地下密集的缝网,确保该井获得高产,为提高气田老区采收率找到新途径。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