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攻关,推进项目研究高效运行,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机制,2020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7件
创新理论找到区块可高产深层2021年02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东奇
贾玉涛 代俭科
本报记者 王东奇 通讯员 贾玉涛 代俭科 2月6日,记者从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获悉,该研究院部署完钻的埕岛油田桩海地区桩海27井试油成功,日均产油超170立方米、产气超1.5万立方米,标志着桩海地区古近系勘探取得新突破,证实了3500米以下深层仍可获得较高自然产能,改变了大家对该地区的旧有认识。 截至目前,胜利油田已在盐家、金家、罗家等多个地区深层勘探取得突破。 高质量发展需要不断攻坚新技术、探索新出路。近年来,胜利油田勘探开发研究院突出问题导向,强化勘探开发理论技术攻关,推进项目研究高效运行,实行勘探开发一体化机制。截至目前,已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中国石化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获批筹建;2020年获得国家专利授权77件,其中发明专利62件,为油田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技支撑。 建立深部储层发育新理论模型,全力破解理论技术难题 新增探明储量是油田效益稳产的基础。2020年,勘探开发研究院科研人员在东营凹陷深层油气勘探取得重要突破,部署的丰深斜11井见到良好油气显示,并获得81.7吨/天工业油流,证实了该区域深层可获得较高产量。 取得这样的突破离不开该研究院科研人员不断解放思想、突破传统。过去,东营凹陷勘探工作重点主要是3500米以上的中浅层系,深层研究和认识相对较弱。他们深化认识、摸清规律,通过系统研究,重新认识了东营地区3500米以下烃源岩情况,创新建立了“酸碱共控”的深部储层发育模式,取得勘探突破。 2020年以来,研究院以解决制约油气发现、规模增储的关键地质问题为导向,深化基础理论和技术创新,全力破解理论技术难题。他们深化油气成藏机理、分布规律研究,为勘探高质量发展指明方向;攻关高密度地震资料解释技术,建立典型地震模板图集,为有利目标优选提供了依据。 开发三次采油新技术,降低含水率提高采收率 化学驱是胜利油田当前提高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每年可增油100多万吨,但随着开发深入,适用的油藏越来越少。 为此,勘探开发研究院针对相关油藏开发难点,研发了耐温抗盐超高分多元共聚物和共聚黏弹性颗粒驱油剂,优化非均相复合驱油体系,2020年初,永8断块沙二段5砂组综合含水率下降了8.7%,预计可提高采收率12.1%。 此外,他们针对油藏类型、开发方式特点和提质增效技术难点,持续开展特高含水油藏提高采收率、二氧化碳混相驱等技术研究,2020年,承担完成新老区方案53项,新建(增)产能139万吨,增加可采储量1962万吨。 2020年以来,该研究院聚焦新区效益建产、老区高质量发展,强化开发技术攻关,整合优化专业技术资源,成立127个精细油藏描述及双低单元治理项目组,明确各级专家工作分工及职责,分板块开展运行管理和成果把关工作,有效加快推进基础理论创新和技术突破。 成立勘探开发一体化中心,为跨部门和专业交流铺平道路 截至2020年底,在罗家地区完钻的8口评价井,平均钻遇油层厚度11.6米,落实5个含油气圈闭,新增控制储量700多万吨。 该区域的突破得益于勘探开发研究院稳步推进勘探开发一体化机制。该研究院发挥勘探开发综合优势,于2020年成立勘探开发一体化中心,优化区带增储建产业务链条专业分工、研究流程与资源配置,形成了交叉式、融合式、协同式的一体化运行新模式,为科研人员跨部门和专业的常态化交流铺平了道路。 胜利油田开发地质首席专家、勘探开发研究院院长杨勇介绍,勘探开发一体化特色运行攻关模式消除了以往“串联”工作方式的部门和专业壁垒,人员组合、专业搭配得到优化,工作相互渗透,有力支撑勘探开发提质提效。目前,他们已先后组建了罗176、西部深层、页岩油等12个一体化项目组,在快速规模增储与效益建产方面取得良好成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