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的增长,离不开资源的保障。“十四五”期间,预计国内天然气资源的保障能力持续提升。国产气比重将下调至51%,这意味着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将上升,它所出让的份额主要由进口管道气占据,进口LNG的比例不变。从消费和资源供应的结果看,“十四五”期间,俄气和LNG将推动气源竞争。
国产气方面,到2025年,三大石油公司七年行动计划面临收官。从已有的投资节奏看,储量和产量还将再上一个台阶。预计到2025年,国内天然气产量将达到2325亿立方米,相对于2020年增长465亿立方米,增幅达25%。国内产量增量占消费增量35.8%,有力保障国内用气需求。
“十四五”期间,天然气进口气量也将稳步增长,并突出供应体系的多元。自2020年底中俄东线投产以来,到目前累计输气接近40亿立方米。东北、西北、西南三条天然气管道的输送能力按设计均将有大幅提升。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在“十四五”期间将是输送量稳步提升的主体期,将逐步达到设计的380亿立方米/年的输送量。中亚管道D线若能按设计在“十四五”后期建成,将使中亚管道的年输气能力从510亿立方米提升至810亿立方米。
比管道气更灵活的LNG资源方面,国际资源形势和国内进口主体都有显著变化。国际市场LNG供应在“十四五”期间可能出现宽松与收紧的转换。“十四五”初期,国际市场LNG资源可能延续宽松态势,使得进口成本相对低廉;随着疫情影响减弱提振需求,以及较多新项目延宕导致供应增量的迟滞,中后期国际LNG市场可能出现紧张局面,2024年供应缺口将超过1000万吨。
在国内主体多元化方面,目前在建和规划的LNG接收能力主体多是地方国企或民营企业,预计到2025年,他们的接收能力将提升至31%。部分有实力的城燃企业已进军LNG进口领域,三大石油公司也在抓住短暂有利窗口期,加快落实长中短约匹配的新合约,以提升资源整体保障能力并拉低进口成本。
到2025年,我国预计新增管道气进口量444亿立方米,LNG进口量360亿立方米,分别占我国天然气需求增量的34.2%与27.7%。虽然天然气资源的对外依存度在提升,但气源多元化的举措有力保障了进口,风险并没有同步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