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多干点充实些,退休后就没机会了。”

廉俊良:戈壁深处的“傻”指挥

2021年01月15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林
16.8K

廉俊良正在指挥卸车。

    杨 林

    “这个老廉呀,干起活儿来有点傻,简直在拼命。”在西北油田物管中心,只要提起现场作业组组长廉俊良,大家就会这样说。

    实际上,38年前廉俊良就犯过一次“大傻”。

    廉俊良1983年退伍,以他的资质,找个轻闲的体面工作不难,但他服从分配进了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戈壁上的油田钻井队。

    廉俊良先后做过安全监督、特车调度和现场作业组组长,人老实,分内分外啥都干。慢慢地,他成了大家公认的“老黄牛”。

    地处戈壁深处的物管中心库区经常不定时有火车运送各种油田装备,廉俊良总是要想办法提前了解火车到库区的具体时间。承包商管理的民工队伍还没上班,他就开始把现场用的各种车辆、大钩、小钩、钢丝绳、喇叭、灯光等全都仔细查一遍。

    列车进入库区专用线后,要求6个小时必须卸完,货物基本都是油管、钢板、特种设备等大物件,光凭现场那三十几号人确实紧张。而且卸车大部分是夜间作业,戈壁滩的冬夜气温低至零下20多摄氏度,他始终在现场陪着年轻人一起受冻、一起熬夜,有时连续工作三四个通宵。大家劝他休息片刻,他总是那句话:“离开现场我不放心。”几个卸车的年轻人抱怨:“老廉眼毒,再小的毛病他都能看到。”“老廉太严,发现问题就通知停工、整改、处罚,谁说情也没用。”

    廉俊良认为最苦的是2020年夏天。往年日卸车数量都是6节车皮,每周也就一两次,7月份以来,日卸车数量增加到20节左右。特别是6月3日至5日,在吊车少、人员紧张的情况下,日卸车数量飙升到40节以上。

    廉俊良不光要搞好现场指挥,人员紧张时他和年轻人一样在车皮上爬上爬下卸设备,甚至还要自己开着抓管机堆放管材。送货的都是大型平板车,没有护栏,需要用抓管机抓起几吨套管装车,再努力用钢丝套把乱滚的套管固定,不光耽误时间,还十分危险。

    经过琢磨,廉俊良在平板车两侧各焊三道插杠,将套管装上板车,在插杠的“护卫”下,套管终于“安生”了,装车速度比从前快了一半。为此,有关部门请廉俊良申报专利,他谢绝了到手的名和利:“不用了,只要能保证施工安全比啥都强。”

    这半年,廉俊良瘦了将近10公斤。当部门建议给他申请奖励时,他脸一黑:“不要!工作又不是我一个人干的。”

    当听到朋友们喊他是拼着老命干的“傻”老廉时,他憨厚一笑:“雷锋还甘当‘革命的傻子’呢。咱老了,多干点充实些,退休后就没机会了。”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