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迈向新阶段

2025年07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孙宜学
16.8K

    □上海同济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院长 孙宜学

    “滴滴”作为领先的移动出行平台,核心运营逻辑在于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供需高效匹配,构建可持续的生态闭环,形成一种平台化、智能化、用户驱动的商业范式。其本质是通过技术平台重构传统行业的资源配置效率。这一模式已超越行业领域,成为多行业数字化转型的参考模板。其优势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即高效性、灵活性和规模效应。

    如何借鉴“滴滴模式”的经验,对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资源进行整合与应用,进而实现中华文化内容与全球用户需求的精准、动态匹配,对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的效能,具有直接的启发意义。

    高效性,即减少资源闲置,提升供需精准匹配速度。就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而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深度洞察需求,运用大数据技术,广泛收集海外不同地区、文化背景、年龄段受众的行为数据、兴趣爱好、文化消费习惯等信息,精准识别其对中华文化的兴趣点,构建精细受众画像。其次,整合媒体资源,基于数据分析结果,整合分散的文化传播媒体与平台,构建跨平台、跨媒体的传播矩阵,实现资源优化配置与协同运作。最后,是精细化内容生产与推送,根据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特色及受众需求差异,对文化产品和服务进行精细化分类与定位。挖掘代表性、有吸引力的文化主题与故事,创作个性化、差异化内容,利用算法推荐系统实现精准推送与个性化触达,并运用数据分析工具实时评估传播效果,及时调整优化传播策略、内容及渠道,实现针对性改进。

    灵活性,即用户可随时调用服务,司机可自由接入平台。就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而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进行需求预测与前置准备,利用大数据工具预测海外文化需求趋势,提前把握潜在兴趣点,做好内容策划与资源储备。其次,打造无障碍服务平台, 建设多终端适配、满足多元需求的文化服务平台,确保用户能随时随地通过便捷设备接入,并尽可能提供多语言界面与内容选项,减少语言障碍,提升传播灵活性与覆盖广度。再次,促进互动与社区建设, 在平台设置评论区、论坛、社交群组等功能,鼓励受众间及受众与文化机构、创作者的交流互动,分享观点感受,形成活跃的文化传播社区。最后,运用人工智能技术确保平台稳定运行,配备专业的技术维护与内容运营团队,及时处理故障、更新内容,保障用户随时获取所需文化服务。

    规模效应,即平台用户越多,算法越精准,越容易形成正向循环。就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而言,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拓展多元传播渠道,深耕社交媒体, 在Facebook、Instagram、TikTok、Twitter等全球主流平台建立官方文化账号,持续发布高质量内容,广泛触达海外用户。其次,要深化国际媒体合作, 我国各级媒体机构(电视台、广播电台、新闻网站)应主动拓展海外合作,与国际知名媒体联合制作中国文化专题或报道,“借船出海”扩大影响力。再次,建设自有核心平台, 主动开发专门的中华文化国际传播移动应用平台,集成个性化推荐系统,按需推送精准内容。最后,创新“中华文化+”品牌,与国际影响力强的时尚、餐饮等品牌合作,将中华文化元素融入其产品设计及营销活动。通过统一的品牌形象、理念传播与活动策划,在提升品牌商业价值与文化内涵的同时,使中华文化成为品牌基因的一部分,实现文化传播的“财富自由”,推动其向自我传播、自主传播演进。

    总之,“滴滴模式”的精髓在于“实事求是”“用户至上”和“技术赋能精准匹配”, 将其应用于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核心在于发现、汇聚并高效利用一切可用资源,通过技术赋能,使静态的中华文化“展品”转化为可触达、可交互、可增值的“服务”,让全球用户能像“打车”一样便捷地调用所需的文化元素。这不仅将显著提升传播效能、降低服务成本,而且更契合中国综合实力提升的现实,最终实现文化内核与对外传播的高度统一,在弥合文化“供需”差距、节约资源的同时,积累更丰厚的国家软实力,推动中华文化国际品牌传播迈向更深层次、更广覆盖的新阶段。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