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加快转型发展 高标准引领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2025年06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蒋德军
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以“高水平支撑集团公司主业转型发展、高标准引领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为己任,全力优存量、谋增量、强基础、防风险,坚持打好降本提质增效组合拳。 蒋德军 炼化工程集团全面贯彻落实集团公司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实施高质量发展行动,以“高水平支撑集团公司主业转型发展、高标准引领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为己任,全力优存量、谋增量、强基础、防风险,坚持打好降本提质增效组合拳,坚决打赢生产经营攻坚战。 刀刃向内,降本攻坚,打造低成本竞争力。始终锚定“一利五率”“一增一稳四提升”目标,坚持刀刃向内、主动求变、精细管理,筑牢企业高质量发展根基。在镇海、茂名POE(聚烯烃弹性体)、沙特Amiral罐区等多个项目组织开展优化设计,开展专项行动并建立长效机制,力争取得良好经济效益。在镇海项目上,充分挖掘区域内装置间能量利用潜力,开展区域能量耦合、梯级利用,推动降本,在为客户创造价值的同时,实现自我价值。深化专业分包工程量清单和机械设备租赁指导清单“两清单”应用,规范专业分包工程的计量和计价标准,促进设备资源共享和优化配置。推动战略分包商培育,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协同。推动境外低成本中心建设和本土化经营能力建设,通过设立采购、吊装运输、通用施工设备、脚手架周转材料和人力资源等五大资源配置中心,以资源本土化推动降本增效。 数智赋能,提质升级,打造新型工业化标杆。坚持统筹把握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在稳住量的基本盘的同时,向创新求质、向精益管理求质、向新赛道求质,力争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有机统一。从源头把控合同风险。对客户资信、投标报价评审、合同条款审查等进行系统化管控,充分识别评估合同风险,避免“掉坑”和“踩雷”,坚决守住底线和红线,以高质量合同条款为项目执行创造有利条件。积极引领工程行业新型工业化。大力推行自动焊应用,实现焊接机器人在储罐、管道、钢结构焊接等多场景工业化应用,提升项目建设工效和质量。开展人工智能设计课题研究,探索由传统设计向生成式设计转变。加大工厂预制推广力度,在降低施工安全风险的同时,大幅缩短工期。有序推进班组安全标准化示范建设,强势推动口袋书的有效应用,建立全员岗位练兵和业务竞赛机制,持续推动基层安全员和各专业质检员业务能力提升。持续推动班组长和分包商三类关键管理人员持证上岗,确保战略分包商培训全覆盖。加强过程管控,提高结算质量,加大考核力度,严控合同资产,确保财务指标处在行业领先水平。 技术先导,协同增效,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始终坚持价值深耕,持续优化产业布局与资源配置,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升级和数字化转型,加速新旧动能转换,不断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科技成果转化率,走内涵式、集约型发展道路。坚持创新驱动,打造未来竞争力。主动融入国家和集团公司科技创新体系,全力推进所承担的国家级课题、中国石化“十条龙”科技攻关项目和集团公司重大专项,不断提升科研创效能力,在中国石化科研体系中发挥更大作用。持续优化海外合同结构,实现由以施工为主转向EPC(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为主。积极推动技术+FEED(前端基础设计)、PMC(工程项目管理)等高端、高附加值业务,逐步迈向产业链前端。打造高效、敏捷、成本竞争力突出的一体化的国际采购体系,发挥规模化采购优势,增强供应链韧性。大力推动中国标准、中国制造在境外项目的应用,利用EPC工程项目协同带动中国制造“同船出海”。发挥财务价值管理作用,提升资产运行效率和效益。优化境内外存量资金长短期配置,努力实现资金创效;加快推进低效无效负效资产盘活,努力实现盘活创效。 (作者为炼化工程集团董事长、党委书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