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中拉能源合作跑出“加速度”2025年05月30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 华
●赵 华 在全球能源格局加速重构与经济版图深刻调整的背景下,中国与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的能源合作正以“加速度”迈向新阶段。中拉论坛部长级会议数据显示,过去十年,双方在能源领域的联合研发项目增长超过5倍,人员培训覆盖20多个国家,形成了“基础设施硬联通、技术标准软联通、民心相通”的三维合作模式。 跨越山海的能源协作不仅为拉美能源安全注入新动能,而且成为全球南南合作中绿色发展的典范。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执行秘书萨拉萨尔·希里纳奇斯表示,“中拉能源合作是发展中国家互利共赢的生动实践,为全球气候治理提供了创新方案”。 中巴共建的巴西美丽山特高压直流输电项目二期工程采用中国自主知识产权技术,将亚马孙河流域清洁水电输送至2500公里外的圣保罗负荷中心,解决了巴西电力供需地域失衡难题。该项目还带动巴西设备制造商参与供应链,形成“中国技术+巴西制造”的协同效应。中国企业在秘鲁投资的首个水电项目——秘鲁圣加旺Ⅲ水电站工程创新应用中国自主研发的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使秘鲁东部水电与西部负荷中心实现动态平衡,惠及沿线200万人口。 交通与能源协同发展的典范是钱凯港项目,配套的绿色物流体系每年减少柴油消耗超过10万吨。此外,该港口将中国至拉美海运时间缩短至23日,提升了区域物流效率,间接降低跨境贸易能源成本15%。钱凯港还规划建设氢能加注站,为远洋船舶提供清洁燃料,打造“零碳港口”样板。 巴西总统卢拉在2025年博鳌亚洲论坛视频致辞中明确表示:“巴西欢迎所有不附加政治条件的投资,中拉合作是互利共赢的典范。”更积极的信号是,中拉共同发起“基础设施银行联盟”,吸引中东、欧洲资金参与,形成多元化融资格局。目前,该联盟已批准10个能源项目,总投资额达到80亿美元。 中国企业在智利蓬塔风电场采用欧盟CE认证与本地标准双轨制,积累了宝贵经验。此外,中拉共建的“数字能源实验室”已开发出兼容多国标准的智能电表,实现跨国电力交易数据互通。 针对拉美极端天气频发,中国企业在秘鲁建设的气候适应性水电站采用了抗洪设计。古巴太阳能项目配备了储能系统,确保飓风期间持续供电。中国气象局与拉美国家共建的“气候风险预警平台”已提前48小时预警85%的极端天气事件,并开发出“气候保险”产品,为能源项目提供风险对冲工具。 未来中拉能源合作将聚焦3个方向,一是绿氢产业链合作,利用智利、阿根廷的廉价绿电制氢,打造面向亚太市场的氢能出口枢纽。中国计划与巴西合作建设“氢能港口”,实现绿氢的跨国运输与贸易。二是数字能源生态系统建设。推广中国区块链技术在巴西电力交易平台的应用,实现分布式能源点对点交易。中国将向拉美输出“虚拟电厂”技术,整合分布式能源资源,提升电网灵活性。三是增加与第三方市场的合作,与欧洲企业联合开发墨西哥湾海上风电,构建“中拉欧”绿色三角。 当中国的光伏电池板在安第斯山脉吸收着阳光的能量,当中国的电动大巴穿梭于里约热内卢的街道,一个更清洁、安全、普惠的全球能源未来已清晰可见。巴西应用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马尔科·奥雷里奥表示:“中拉合作不是零和博弈,而是为人类可持续发展提供的中国方案与拉美智慧的完美融合。”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