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5版:中国石化报05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产品全面过剩情况下催化裂化的未来

2025年05月2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16.8K

    催化裂化是炼油产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工艺之一,未来原料将更重,产品以汽油和低碳烯烃为主,不出柴油,多产油浆,焦炭选择性不上升。可灵活调整汽油和低碳烯烃产率。应增加一套轻烃转化装置处理碳四到碳六的烃类。

    我国炼油产能上限是10亿吨/年,燃油需求目前已达峰,原油加工量预计在2028年达到8亿吨的峰值,2040年开始下降,2050年后大幅下降,2060年后原油加工量约3亿吨,主要用于生产化学品及材料。面对巨大的炼油产品结构调整压力,未来10年汽柴油减量和乙烯料需求增长如何匹配?用什么来弥补油品失去的终端市场?

    中国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董事长、总经理、院长李明丰说,炼油业务的发展趋势,一是研发低成本炼油技术,包括组分炼油,其关键是通过分离优选原料分子;灵活炼油,如灵活催化裂化、灵活加氢裂化及轻烃转化;能源高效利用技术,如优化方案、装备等。二是油转化,如将直馏柴油做乙烯料,催化柴油做芳烃料,多产乙烯料、芳烃料的加氢裂化。三是油转特,如生产润滑油基础油及特种油,负极焦(软碳)、硬碳,增加沥青的原料品种、生产特种沥青等,稠环芳烃的利用单单依靠加氢裂化还不够。四是油品质量升级,研究国VII排放标准下的国VII汽柴油标准,根据标准变化研究炼油技术问题,如汽油干点变化、多环芳烃指标变化的影响等。五是使用低碳绿色原料,如利用废塑料生产再生塑料,利用生物质生产可持续燃料。六是各专业领域持续创新,包括催化裂化、重整、芳烃、加氢等。

    催化裂化是炼油产业中最重要的二次加工工艺之一,所用原料包括蜡油、加氢渣油等,主产品包括催化汽油、催化柴油、液化气,副产品有干气、油浆、焦炭等。催化裂化主要裂化的是烷烃、芳烃/环烷烃中的烷基侧链,以及环烷烃的开环,从分子结构看,更容易生产汽油和丙烯。

    未来,汽柴油的消费量显著下降,乙烯、丙烯需求量还有增长空间,但丙烯当前产能已经过剩。在全面过剩情况下,催化工艺生产汽油有优势;随着丙烷价格上升,丙烷脱氢路径逐渐衰落,将逐步空出近29%产能,由重质油生产丙烯的催化裂化工艺有一定竞争力;催化工艺生产柴油没有竞争力;催化工艺生产乙烯没有成本优势。

    从原料端看,未来催化裂化原料中减渣(含有较高硫、氮、金属等杂质的重质组分)比例大概率将增加。

    从产品端看,催化干气中乙烯用作苯乙烯原料,但苯乙烯市场饱和,因此催化工艺多产乙烯没有意义。如果打通流程,使催化干气去蒸汽裂解的后分离系统,则生产乙烯、乙烷价值很高。液化气和轻烃,可以通过转化装置生产汽油或乙烷、丙烷等,如果足够灵活,还可以在非临氢条件下,轻烃通过脱氢裂解生产乙烯、丙烯等。催化柴油在柴油生产方案中负面影响巨大,可以直接回炼或缩聚回炼生产焦炭和油浆,或者缩聚做低硫船燃、碳材料前驱体。催化油浆原来属于低价值副产品,现在可以用于碳材料的原料、低硫船燃调配。

    综上,李明丰认为,未来催化裂化的地位不会动摇。原料将更重,只经过选择性加氢脱金属,生产低金属催化裂化原料,不过度关注残炭。产品以汽油和低碳烯烃为主,不出柴油,多产油浆,焦炭选择性不上升。可灵活调整汽油和低碳烯烃产率。应增加一套轻烃转化装置处理碳四到碳六的烃类。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