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1版:中国石化报01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让“真创新”受到“真鼓励”

2025年05月1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铁 毅
16.8K

    铁 毅

    随着我国科技水平提升,我们在不少领域已经从“跟跑”转向“并跑”“领跑”,在“无人区”的科技攻关任务也愈加艰巨。越是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不确定性越大,失败风险越高。在这样的形势下,营造鼓励探索、宽容失败的良好环境,让“真创新”受到“真鼓励”,不仅是遵循科学规律的客观需要,而且是激发人才活力、释放创新潜能的关键之举。

    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即使得出“此路不通”的结论,也是一种重要成果。如果过度追求科研项目零风险,可能会导致科研人员畏首畏尾,不敢挑战前沿领域。这种“怕错”的观念会制约创新的突破。因此,我们应树立正确观念,对科技创新过程中的曲折、碰壁等必然情况给予宽容、耐心,支持鼓励科研人员在不断尝试中寻找方向、突破难关。

    营造良好环境,不仅需要观念的支撑,而且呼唤制度的保障。宽容失败不是放任失败,而是要以严谨的态度为前提,建立健全创新利益风险共担和成效评价机制,将“客观失败”与“主观懈怠”、探索失误与责任缺失等情况科学区分开来,给予科研人员合理试错的空间,滋养“创新沃土”。

    对于担当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中国石化而言,营造良好环境虽是科技创新组织体系中的一个“小环节”,却是关系到能否让科研人员放下包袱、放松心态的“大问题”。尊重科学规律、善待探索过程,必将让更多科研人员敢于“从0到1”突破、勇攀科技高峰,为公司转型升级、科技强国建设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撑。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