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大漠书影2025年04月2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唐 甜
■主人公:80后海外员工 ■坐标:波斯湾 项目工地 唐 甜 波斯湾的夜风,裹着细沙拍打在铁皮板房上,十建公司海外员工郑晓亮把安全帽倒扣在床头柜,摸出手机看了眼信号格——毫无悬念,依旧是一片空白。这是他在沙特马赞项目建设工地上的第9个月,窗外的吊车轰鸣声与宿舍里老式空调的嗡鸣交织成单调的背景音,他忽然想起背包夹层里已被压皱的那本《平凡的世界》。 书是去年7月底临行前妻子晓珍塞到他手里的。晓珍说,在国外的沙漠里,总得有点东西填填脑子。泛黄的书页间还夹着晓珍最喜爱的发卡,郑晓亮把妻子的发卡当成了书签。路遥笔下双水村的月光此刻正与沙漠的星辉重叠。当读到孙少平在矿井下借着矿灯读书时,郑晓亮下意识摸了摸工装口袋里的防爆手电筒,感觉此时的自己有点像孙少平。 第二天中午,在项目部食堂打饭的队伍里,郑晓亮注意到总是排在最后的电焊工李建辉。这个被项目部称作“神仙焊工”的陕北汉子,工服口袋里永远有一处方形凸起。有次因沙尘暴导致焊机设备故障,众人挤在值班室抢修时,那本《活着》就从李建辉的工服兜里滑落,破旧的书脊已用胶带粘补了几次。 “这书跟着我跑了8个海外项目建设工地。”李建辉用布满老茧的手指小心抚平书角。“每次觉得熬不住了,就想想余华笔下的福贵。”他说这话时,焊机房里的应急灯在沙尘暴中若隐若现,焊机表盘上的红绿荧光映着每个人脸上的尘土。 今年初,在起草项目部年度工作计划时,行政经理郑晓亮在策划方案里添加了搭建“板房图书室”这一项。当他把从国内托运过来的100多本书码在书橱上时,前来开会的沙特籍技术员默罕穆德·赛义德的眼睛亮了。他变魔术般从工具包里掏出了一套《三体》,扉页上还贴着他5年前在江苏南京旅游时的照片。“在阿曼杜库姆炼油项目那会儿,这套书帮我捱过了300多个不见绿色的日夜。”赛义德将《三体》这套书郑重地递到郑晓亮手里。 如今,项目部的板房走廊里总是飘着咖啡香,那是赛义德在图书室里为大家煮咖啡。每天晚饭过后,中外员工聚在板房图书室里一边读着书,一边品着美味的咖啡。 春天里的波斯湾沿岸,沙尘暴总是来得很突然。郑晓亮在封窗前看了一眼板房图书室,20瓦的节能灯下,那本《平凡的世界》书页被风轻轻翻动,像只不肯屈服的白鸽。“或许只有这种笨拙的坚持,才能让某些东西在茫茫沙海中扎根!”看着妻子在扉页写下的寄语,郑晓亮不禁出了神。 (作者来自十建公司)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