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绣花针”巧解测井施工难题2025年04月18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单旭泽 丁 静 李 田
单旭泽 丁 静 李 田 凌晨2时,塔河油区TK718井场上灯火通明。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巴州分公司新6队队长孙朋飞正全神贯注地带领队员进行油管机械切割作业。 在测井绞车操作室内,绞车司机张培峰双眼紧盯着仪表盘。当电缆上提至3553米时,绞车面板突然出现异常——深度显示时而归零,时而剧烈增长。 “问题应该出在深度测量仪上。”孙朋飞冷静分析道,“先停绞车,消除异常。” 接到指令后,地面工李建国快步赶到深度测量仪处进行检查,发现测量仪外观完好,仅紧固螺丝松动。他赶忙找来专用工具,将螺丝紧固严实。 “好了。”李建国拍了拍手上的油灰,招呼大家继续操作。可电缆才上提了不到20米,仪表盘再次显示深度异常。 “看来问题不在螺丝。”李建国和张培峰决定拆解深度测量仪。经检查,他们发现计数装置和软轴的连接出现近5毫米的偏差。 这种情况谁都没遇到过,现场也没有备用配件,要是等公司调配配件或者向兄弟单位借设备,肯定要耽误施工。 现场气氛瞬间凝固。 “我试试。”这时,有着近20年汽修经验的工程车司机张忠山走近。他仔细端详片刻后从工衣兜里掏出一把小起子,猫着腰轻轻调整连接处的间隙——这是毫厘间的精细活儿,稍有偏差便可能扯断连接。 随着起子缓缓撬动,连接处的间隙变得严丝合缝,他迅速拧紧螺丝,复位整套装置。 “没想到,你还有这‘绣花针’般的工具!”望着张忠山粗糙的双手和手中小巧的工具,队员惊叹道。 “跟机械打了半辈子交道,我只是摸清了它们的‘脾气’。”张忠山腼腆一笑。 随后,张培峰再次启动绞车,缓缓上提电缆。1米、10米、100米、1000米……直至电缆全部顺利起出井口,速度、深度数值始终平稳,测井施工顺利完成。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