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打造中国石化高端针状焦品牌2025年04月09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嘉宾:炼油事业部副总经理 周建华 Ⅰ类针状焦作为锂电池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的核心原料,其成功稳定生产对我国新能源产业具有多维度战略意义。首先,锂电负极材料产业链自主可控性增强。过去我国高端针状焦依赖进口,尤其是美国企业占据主要市场份额,导致锂电池负极材料成本高企且供应稳定性不足。中国石化Ⅰ类针状焦量产打破了“卡脖子”困局,为动力电池、储能电池等下游产业提供了可靠的保障。其次,优质针状焦国产化推动新能源产业降本增效。Ⅰ类针状焦的压实密度、石墨化度等指标直接影响锂电池能量密度与循环寿命。中国石化生产的Ⅰ类针状焦产品石墨化度等指标已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能够有效降低国产动力电池负极材料成本。再次,高端针状焦助力“双碳”目标实现。锂电池在储能领域的规模化应用依赖高质量负极材料,高端针状焦生产技术的突破为光伏、风电等清洁能源消纳提供了关键支撑。 目前,中国石化生产的Ⅰ类针状焦已跻身全球第一梯队,拥有“技术+产能+产业链”三重竞争优势。国内市场方面,茂名石化、金陵石化占据高端针状焦60%以上份额,产品质量全面对标国际巨头,并形成了稳定的市场。国际市场方面,中国石化产品竞争力体现在三方面:一是成本优势,依托炼化一体化优势,原料油浆利用率提升至98%,生产成本较国外企业低约20%;二是定制化能力,开发出快充型、高倍率型等细分产品;三是产能优势,针状焦产能达30万吨/年,可满足大客户对集采产品质量和数量稳定性的需求。 下一步,中国石化将坚持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方向,建设碳材料研究中心和创新平台,深入研究针状焦基础理论,重点突破“构效关系”难点,推进针状焦技术迭代,攻关700毫米以上超高功率石墨电极本体及接头用特级针状焦,打造中国石化高端针状焦品牌。同时,开发克容量360毫安时/克以上的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用针状焦,进一步满足市场对高能量密度负极材料的需求,此外,还要深化与中下游用户的合作,构建全产业链战略创新联盟,促进产业上中下游产业链融合发展。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