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自主研发无线传感系统,将该系统与录井平台相融合,革新测控作业模式
“无线”赋能油气测控智能升级2025年04月0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王鹏 孙志山
王 鹏 孙志山 “以往,每个传感器都要连接几十米长的数据线到仪器房,现在情况大不一样,工作量和劳动强度大幅降低。”3月28日,中原油区新部1-8井现场,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ZY803录井队队长带着队员,快速安装各类无线传感器,为即将开始的钻探作业做准备。 近年来,经纬公司中原测控公司在无线传感技术领域持续深耕,自主研发无线传感系统,将该系统与录井平台相融合,革新测控作业模式,并不断扩大系统应用范围,推动油气测控朝着数智化、高效化方向迈进。截至目前,该系统已在系统内多个工区的300余口井应用,平均单井施工周期缩短1.5天,为油气勘探开发提速增效注入强劲动力。 攻克有线难题 推出无线传感系统 “现场检测数据准确稳定,软件兼容良好,运行正常。”3月10日,经纬公司西南测控公司反馈消息,对中原测控提供安装的4套无线传感系统给予高度评价。 “作为综合录井关键的资料采集器件,常规有线传感器在布线安装、数据传输等方面存在明显短板。”中原测控研发维保中心高级工程师孙志山介绍。常规有线传感器布线繁杂,在地形复杂的井场,安装灵活性差,一旦确定安装位置,后期调整就得重新布线。同时,线路容易受井场电气设备和电磁信号的干扰,影响传感器运行情况及数据传输质量。 “一旦线路出现故障,排查修复耗时费力,维护成本也高。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决定研发无线传感系统。”孙志山说。该公司组建科研团队集中攻关,经过一年的努力,该系列研制成功,并投入试验应用。 该系统包含工程参数、钻井液参数2大类共13种无线传感器,采用工业级无线传感网络,具备自组网功能,无线穿透能力强、传输距离远、信号稳定,可有效简化现场的安装维护工作,提升施工效率和采集质量。 “我们通过实际应用为下一步的升级改造积累了大量经验。目前,公司正在进一步加大录井无线传感系统的工业化制造力度。”孙志山说。 融合智能平台 发挥综合功能优势 “无线传感系统为公司的集群化录井作业注入了强大动力。”该公司录井仪器研发专家张德安介绍。 中原测控自主研发慧聚录井平台并接入无线传感系统,通过智能互联和云计算技术,实现多井数据同步采集和传输,成功从传统“单机单井”作业模式转变为“一机多井”集群化作业模式。技术人员可以远程监控多口井的录井工程状态,实现数据共享,综合运行成本降低60%,大幅提升油气勘探开发的整体效益。 “在测控领域,尤其是复杂工况环境中,无线传感系统更能发挥关键作用。”张德安说。 该系统采用先进的自组网技术,各节点能自动组网,无须人工烦琐干预,极大地提升部署的便捷性与灵活性。采用低功耗设计,内置高品质锂电池和太阳能电池板,可连续稳定工作超90天,不仅减少能源补给的频次,降低运维成本,而且能适应各类偏远、操作难度大的作业场景。同时,该系统独特的分布式架构保障数据完整性,即便部分节点出现故障,也不影响整体数据的收集与传输,为数据安全提供坚实保障。 “这些优势还在节能减排等领域展现出较大的应用潜力,为行业提供智能化解决方案,加速推进测控领域绿色数字化发展。”张德安说。 拓展应用版图 提升服务保障能力 2024年8月,该无线传感系统顺利进入经纬公司内部产品互供平台,并达到产品最高等级。“这意味着该系统可在公司范围内进行全面推广应用。”经纬公司录井技术首席专家李油建说。 今年以来,该公司持续加大无线传感器系统的技术创新投入,通过优化系统性能,开发出能够应用于海洋钻探、超深井、高温高压井等特殊环境的电导、密度等高端录井无线传感器系统。目前系统已经进入试验阶段。 “我们还在策划、研制能够应用于钻井定向设备的无线传感器系统,深化与人工智能、边缘计算的融合,进一步推动测控系统向无人化发展。”李油建说。 该公司聚焦提升技术服务水平,持续推动油气勘探开发数字化转型。截至3月28日,该无线传感系统已在中原油田、江汉油田、西北油田等工区成功应用,为多个项目提供了高效、精准的技术支持。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