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8版:中国石化报08版
![]() ![]() ![]() 日期检索
乌干达有位“中国通”2025年03月07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杨 森 张紫娟 何雨轩 3月初的乌干达,雨季即将来临,石油工程建设公司乌干达项目部的办公室内,人事助理、乌干达籍女员工苏礼雅正忙着确认面试邀约、对接员工情况。 今年25岁的苏礼雅毕业于南非罗德斯大学孔子学院,很早便与中国结下了不解之缘。在校期间,她通过了汉语水平考试6级,还多次作为志愿者参与中非文化交流活动。2024年1月,苏礼雅走出校园,加入中国石化。她回忆道:“在学校时,我就知道中国石化是全球著名的能源企业,在非洲建设过许多高品质的油气田工程。相信这里会成为我实现职业梦想的舞台。” 从校园到职场,年轻的苏礼雅也经历过一段适应期。“那时,面对密集的手机消息和邮件提醒时常手忙脚乱,但是在同事们的帮助下,我很快就适应了这里的工作节奏。” 现在的苏礼雅已成为连接项目部和属地员工的桥梁,她会用乌干达语耐心解读劳动合同条款,也能用流利的汉语与中方员工沟通。“我更喜欢大家叫我的中文名字——苏礼雅。‘礼’来自《礼记》,雅来自《诗经》‘风、雅、颂’。”双重文化背景让她在工作中如鱼得水,“我很喜欢‘君子和而不同’这句话,这个理念用在促进中乌员工交流时特别奏效。” 2024年上半年,随着南部现场作业面铺开,工作量陡增,但许多当地员工未能理解中方管理措施。苏礼雅第一时间帮助人事经理简化和完善了申报流程,制作了电子版指引手册并发至所有乌籍主管邮箱,同时走遍各施工点进行面对面的讲解。 沟通中,苏礼雅结合当地实际,形象地将中国的“未雨绸缪”理念比喻成“在雨季前修补茅草屋顶”。生动的解释和耐心的讲解让当地员工很快接受了中方管理人员强调的“事前沟通”,也促进了团队的和谐稳定。项目焊接工程师郝子玉感慨道:“当地主管们愿意主动配合,苏礼雅的调解功不可没。” 多才多艺的苏礼雅还是项目部的“百灵鸟”。蛇年春节,苏礼雅作为主持人和歌手参与了项目部的春节联欢活动。舞台上,她身着山纹刺绣马面裙,用中文演唱了《夜空中最亮的星》,得到场下中外员工的阵阵喝彩。 谈及入职这一年的成长与收获,苏礼雅眼中闪烁着光芒:“很荣幸能帮助当地同事了解中国文化、融入团队。未来我将不断提升业务和管理能力,努力把中乌合作的故事讲给更多人听。”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