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 日期检索
南方红箭 百战百胜20多年来,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南方项目部征战巴山蜀水间,以实际行动助力西南地区增储上产,在巴蜀大地树立起了“测井铁军,敢打必胜”的良好形象2025年02月24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赵春国 李吉建 丁 静
赵春国 李吉建 丁 静 “你们怎么提前返岗了?”2月16日,群山环绕的重庆涪陵工区重点井组焦页22平台,春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经纬公司胜利测井公司南方项目部副经理朱元飞正带领射孔2队队员紧张施工,一抬头,吕立、罗旭、马玉全等几名本应在休假的员工,竟工装整齐变戏法般站在他的面前。 “节后生产这么紧,人手又紧张,我们在家哪待得住?再说,这不是咱项目部的文化基因吗——南方红箭,百战百胜。”吕立笑着说。望着兄弟们被雨打湿的脸庞,朱元飞感到既温暖,又踏实。 昔子从军巴蜀山,横戈千里何间关。胜利测井公司于2001年进军西南市场,2004年成立南方项目部。面对川渝天然气、页岩气勘探开发的一个个世界级难题,胜利测井人越是艰险越向前。 20多年来,南方项目部先后完成河坝1井、元坝1井、普光1井、焦页1井、丁页1井等一批集团公司“1字号”重点井,为发现普光气田、元坝气田、焦石气田等一批国家重点天然气田作出了重要贡献;获得全国工人先锋号、山东省青年文明号、集团公司金牌队、集团公司银牌队等荣誉称号;创造高指标、新纪录300余项;收到甲方表扬信、感谢信等260余封。他们以实际行动助力西南地区增储上产,在巴蜀大地树立起了“测井铁军,敢打必胜”的良好形象。 踏遍巴山蜀水地,勠力同心擒气龙。辉煌战绩的背后,是南方项目部直面困难挑战、不服输、冲得上的铁军作风。他们完成了一次次重点井、疑难井施工,在跋山涉水中逐渐凝聚形成深入人心的“南方红箭”品牌文化。“南方是我们施工的区域,红是指石油人的红色底蕴,箭是形容我们的测井、射孔队伍虽然规模不大,但团结齐心,就像飞驰的箭一样,满弓劲发,百战百胜。”南方项目部党支部书记刘云刚向记者解释。 关键时刻,我是党员我先上 今年43岁的南方项目部副经理张建新,已在巴山蜀水间战斗了12个春秋。6年前的一次经历,令他难忘。 2019年6月17日,在四川宜宾长宁县翠屏山的崇山峻岭中,时针指向22时55分,测井施工正在进行。夜色漆黑,两侧的大山静谧安详,井场上只能听见发电机和测井车的轰鸣声。当时,张建新是陆地8队队长,正在测井车上和操作员王清谦做资料自检。 突然,张建新眼前屏幕上的曲线抖了起来,车厢壁上的应急药箱一下子摔在地上,柜子里的资料如同下雨一般掉了出来。张建新心中一惊:“不好,地震了!”他打了个激灵,冲着绞车司机孙凯就吼了一句:“刹车!快跑,地震了!”他一手抓着王清谦,一手拉起孙凯,一个箭步冲出了测井车。此时钻台上的人顺着梯子往地面滑,工程车里的同事们也跑了出来。“紧急集合点,所有人快跑!”张建新边跑边吼。 只有冷静才能应对险情。张建新在集合点清点完人数后,立刻向南方项目部作了汇报,并启动一级应急响应。很快,手机信号断了,大家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现场只能靠自己,特别是测井仪器中还有放射源,安全合规取出放射源放入源罐成为要紧的事。(使用放射源是测井的常用方式——通过探测不同射线与地下岩层物质相互作用产生的信号,确定地下油田的储量、储藏深度及油气质量。多年来,胜利测井公司测井施工使用密封型放射源,严格遵守国家防护标准,严格执行政府和企业安全环保相关规定,不会对周围环境和居民造成影响。) 地震过后下起了瓢泼大雨。在随后的几次余震里,张建新和队员们一边冒雨观察井口和周边情况,一边反复优化取源方案。此时,两侧峭壁上松动的岩石还在不停掉落,井场上的灯光透过如瀑的雨帘,忽明忽暗,高耸的井架如同生病的巨人,还在不时地发出巨大的响声。 “可能还有余震,取回放射源和保障人员安全都很重要!”张建新望着队里7名朝夕共处的队友。“我是党员,我先上。王清谦,你配合我上钻台取源。孙凯,你来开绞车。”张建新看着在暴雨中浑身湿透还在激烈争论的队员们喊道,“我和清谦是党员,孙凯是预备党员,大家都不要争,我们先上。其他人先撤回相对安全的空旷地带,准备接应!” 张建新分好工后,趁着余震间隙和王清谦冲上钻台,对讲机中不时响起张建新在暴雨中嘶吼的指挥声:“起——慢一点,注意平衡——刹车——放盖板。”张建新和王清谦在暴雨如注的钻台上默契地配合着,直到放射源被稳稳地放入源罐中,因地震引发的安全隐患被彻底消除。 “胜利测井人凝聚力强,工作雷厉风行,关键时刻令人放心。”这是甲方对南方项目部干部员工的评价。的确,铁军精神让他们勇于接受任何挑战,也拥有了敢于战胜任何困难的信心和勇气。2020年,陆地8队被评为集团公司金牌队。 困难再大,也要啃下亚洲第一高温井 如果地震考验的是南方项目部员工的作风和应变能力,那么福1井施工,考验的就是他们攻坚克难的技术水平。 2023年初冬,位于四川泸州合江县的集团公司重点预探井福1井施工,射孔层实测温度达221摄氏度,为亚洲最高。施工难度之大前所未有,很多施工队伍望而生畏。 “射孔是勘探开发的临门一脚,这一脚好不好,全看南方项目部的了。”负责带队施工的射孔17队队长张脉全,第一次参加现场技术交流,就遭遇了甲方的“下马威”。 “开弓没有回头箭!我们是集团公司银牌队,这一仗必须打好!”张脉全立下军令状,带领全队先后14次召开“诸葛亮会”,决心斩关夺隘,啃下这块硬骨头。 第一道难关,射孔枪之间必须精确对接。张脉全发现,导爆索在高温下产生收缩,严重影响对接精度。全队多次现场实验,效果都不理想,张脉全不甘心,围着井场转了一圈又一圈,两眼熬得通红。后来,他无意中看到打着绷带上夹板的骨折病人,灵光一闪,借鉴夹板原理研制出挡板,巧妙固定住导爆索,解了这一难题。 第二道难关,仪器下井后非金属配件高温碳化。配件碳化会增加安全风险。张脉全和队友针对22种配件类型,利用网络在全国范围内进行90多次优选更换,最终“大海捞针”成功,找到了能够满足井下条件的电气胶带、插针皮套、高温硅脂等配件,把安全风险化解于无形。 第三道难关、第四道难关……张脉全和队友们未雨绸缪,在一个多月里连续攻克11道技术难关,为即将到来的施工创造了条件。 2023年11月15日,历经五昼夜连续奋战,福1井施工一次成功,创亚洲射孔温度最高纪录。甲方专门发来表扬信,称赞南方项目部是“铁军先锋、南方红箭”。 再苦不言苦,为川渝群众找到更多的“福气” 2024年的8月和9月,川渝地区进入“烧烤模式”,气温超过40摄氏度,多年未见的持续高温炙烤着巴渝大地。 高温炽热何所惧,山路崎岖处处行。南方项目部在重庆、四川、贵州等地区主要负责测井和射孔施工,每年这个季节本就高温多雨,加上蚊子、蜱虫、黑蚂蚁,身上的工衣干了湿、湿了又干,时间长了,有的人生了痱子,有的患了荨麻疹、过敏性皮炎等皮肤病,可员工们全身心投入施工,连续打破多个工区纪录。 在集团公司重点井元陆178井射孔施工中,射孔14队在队长李天洋的带领下,组成青年突击队。大家一方面对重要设备、重点部位的通风降温设施和冷却系统进行全面检修维护,另一方面积极开展技术革新,确保施工高效运行。该项目被甲方评为“优质工程”。2024年,射孔14队被评为集团公司金牌队。 嘉陵江边迎朝阳,武陵山下施工忙。层峦叠嶂的川渝地区是天然气、页岩气等资源的聚宝盆,经过20多年的淬炼,南方项目部已成为以攻克重点井、疑难井闻名遐迩的“轻骑兵”“特战队”。 “征程永无止境,奋斗未有穷期。很多川渝地区的群众把天然气、页岩气称作福气。作为石化员工,我们会全力以赴,在端牢能源饭碗的同时,为川渝群众带来更多的福气,助力他们过上更美好的生活。”张建新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