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4版:中国石化报04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阅读为灵魂称重

2025年01月13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单修霞
16.8K

    单修霞

    读书是母亲心底最深切的愿望,她对读书好的人会高看一眼,殷勤对待。

    母亲只在村子里办的扫盲班中学习了一些简单字词。由于家里孩子多,且老家的老人、表亲都奉养在家里,母亲的日子就在缝缝补补、洗洗涮涮中倏忽而逝。没有机会读书成了她一生的隐痛,因此,母亲不愿见到自己的孩子没书读。

    20世纪80年代初,还在上小学四年级的我偶然间了解到司汤达的作品《红与黑》,四处借阅无果,便一心想买回一本。一听价格,父亲吓了一跳:“不行!什么书要这么贵!一个鸡蛋才卖两分钱,一块九角伍可以买一筐鸡蛋。”父亲死活不同意。我也固执,为了一本书开始绝食。母亲很为难,认真询问我,啥书值这么多钱。我说是很出名的书,好书。母亲听后沉默半晌,然后找父亲商量:“给孩子买一本吧,书是好东西,可以看很久。”父亲非常生气,埋怨慈母多败儿,惯坏了孩子,不知柴米油盐压死人。

    那时,年少的我不知道家里经济拮据,当家属工的母亲和做司机的父亲每月工资加起来不到80块钱。家里8口人,赚钱的人少,花钱的人多,各种开销压得父母喘不过气来,月底还要向左邻右舍借钱度日。

    父亲除了起早贪黑去上班,还四处开荒种菜、圈养鸡鹅,抽空外出撒网捕鱼捞虾,想尽办法改善伙食、贴补家用。而母亲挑灯熬夜纳鞋底缝衣裤,家里人身上、脚上穿的全都是母亲手工做的。四个孩子又都处在长身体的阶段,胃口好极了,父母每月工资几乎全花在买米买油买菜上。买书,真的是给贫困家庭“添堵”的一件事。

    隔天中午,母亲说带我去书店看看。店员从架上把书拿下来递给母亲。书有些厚,红黑两色的封面,纯白色的书名。母亲用手摩挲着书皮,反反复复地摸,好一会儿,才双手捧着把书放在我手上,像递过来一件无比珍贵的宝物。

    我至今记得母亲打开裹着钱的手帕,一张一张把钱拿出来、摊平、数好,递给店员时的情景,也忘不了母亲把书递给我时说的那句话:“好好看!书真金贵啊!”

    此后,家里条件虽然不好,但母亲总是想办法说服父亲,或处处节省积攒,帮我把想看的书买回来。因为母亲的支持,我一直有看书、买书、藏书的习惯,靠着一点点的积聚使自己很幸运地生活在书堆里。

    我和我的书朝夕相处,所有的藏书像是极有耐心的老师,精心“哺育”了我,百般“浸润”于我,叫我也能沾染上了书香之气,让灵魂拥有重量,成为一个“肚里有货”的人。

    清风徐来,一室书香。每每站在高及屋顶满是书籍的书柜面前,我的耳边总会回响母亲的叮嘱:“好好看!书真金贵啊!”

    (作者来自江汉油田)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