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一期  下一期  |  上一版  下一版    
  版权声明
  《中国石化报》(电子版)的一切内容(包括但不限于文字、图片、PDF、图表、标志、标识、商标、版面设计、专栏目录与名称、内容分类标准以及为读者提供的任何信息)仅供中国石化报读者阅读、学习研究使用,未经中国石化报社及/或相关权利人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将《中国石化报》(电子版)所登载、发布的内容用于商业性目的,包括但不限于转载、复制、发行、制作光盘、数据库、触摸展示等行为方式,或将之在非本站所属的服务器上作镜像。否则,中国石化报社将采取包括但不限于网上公示、向有关部门举报、诉讼等一切合法手段,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第3版:中国石化报03版
用户名 密码
文章检索
  日期检索










































含油污泥变增油“特效药”

2024年12月31日 来源: 中国石化报  作者: 常换芳 张伟英 施桂娟
16.8K

    本报记者 常换芳

    通讯员 张伟英 施桂娟

    12月19日,在河南油田采油二厂配液站,技术人员张彪在电脑中输入配比数据后,轻点鼠标,含油污泥、水泥、膨润土等材料就自动倾倒进配液池。经过混合、搅拌,不到两个小时,含油污泥调剖剂就制作完成,随后将被用于稠油生产,发挥增产作用。

    含油污泥来自油井施工现场的落地油泥和容器中的沉淀物,处理不当易污染环境。以前,河南油田多通过外委的方式处理,不仅费用高昂,收集、运输过程也比较烦琐。可如今,含油污泥已经成为助力油田生产的“特效药”。今年前11个月,采油二厂在93口稠油油井应用含油污泥调剖剂,消耗含油污泥3771吨,增油5258吨,实现了环保与经济的双赢。

    含油污泥是如何实现变“废”为“宝”的?

    从2015年开始,河南油田就着手研究含油污泥资源化利用的方式。采油二厂稠油经过40多年的注蒸汽开采,地层呈现蜂窝状,注入的蒸汽顺着这些蜂窝状的通道散逸,发挥不了驱油的作用。每年,该厂要购买8000吨调剖剂,用于堵塞无用通道。

    技术人员提出,含油污泥具有调剖剂特有的悬浮性,如果能把含油污泥制作成调剖剂,既能有效消解含油污泥,又能减少调剖剂采购费用,一举两得。

    随后,他们进行了100多次试验,制成了含有含油污泥的乳化油泥堵剂,现场应用效果良好,证实了含油污泥应用于原油生产的可行性。

    近年来,河南油田加大绿色转型发展力度。技术人员加强技术攻关,经过600多组试验,又研制出以含油污泥为主要原料的低成本调剖剂体系。与乳化油泥堵剂相比,低成本调剖剂体系不仅能适应不同油藏需求,每立方米还降低成本90.9%,受到了业内人士的认可,该发明获得4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我们将继续攻关,研制成本更低、效果更好的调剖剂体系,为油田绿色转型发展作贡献。”牵头负责含油污泥调剖剂攻关、应用的技术人员孙璐说。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有限公司版权所有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 京ICP备 10210212号-7 号

Repeat标签中缺少Article标签
中国石化报